创业学(Entrepreneurship)
课程名:创业学(Entrepreneurship)学分:2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创业学是一门让学生掌握企业开办与管理全过程理论和实务的课程。该课程的开设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市场变化及其趋势为背景,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运用企业管理新观念,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能力,为其就业开拓广阔的空间。
本课程通过介绍创业学的相关理论和案例,提高学生对创业领域的认识,完善学生的文化结构,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与创业能力,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毕业后步入创业的行列提供帮助。
二、课程简介
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本课程属于前沿类课程,力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传授创业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扩展学生对该领域的了解。本课程从创业精神的内涵人手,对创业领域涉及的环境分析、战略选择、创新构思与创业项目形成、创业计划、创业资本与创业资本运营、企业创建过程、新创企业之管理、以及新创企业的成长问题进行分别讲述。主要讲授创业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开发创业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模式、程序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企业创办的基本要求,并能够初步撰写创业计划和模拟创业,为学生将来开办和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创业的基本概念和初步认识(4学时)
主要内容:创业的概念与内涵(包括:创新、创业精神、创业者的概念及内涵)、创业风险、创业模式、创业过程、国内外的创业教育现状、中国的创业活动现状。
学习要求:理解创业的各个基本概念和创业学的特点、研究对象,了解创业和创业精神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存在意义,对于创业活动的模式和过程有初步的认识。
自学:创业学涉及到哪些经济管理知识,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何要求。
讨论:创业的意义,选修创业课程的出发点。
第二章 创业精神与创业者(4学时)
主要内容:创业精神的涵义、特征、创业动因、创业者与企业家的创业心理与特质、创业能力概念及培养。
学习要求:了解创业精神的内涵,对于创业者或企业家与一般的管理者进行比较,发现创业者的特征,能够对当前的创业者特质进行分析。
自学:查询典型的创业者案例
讨论:创业者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案例分析: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分别有什么创业特质?他们之间有什么共性和差别?
第三章 创业机会与创业环境(4学时)
主要内容:创意与市场机会区别、创业环境与机会、市场机遇的把握、创业环境分析的目的与方法(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微观环境分析)、中国创业环境的总体评价。
学习要求:通过对创业机会的基本要求的学习,能够对身边的创业机会进行发掘和评价,并对国内的创业环境进行分析,找出其有利的支持与不足之处。
自学:了解中国的创业历程和当前的创业环境
讨论:当前条件下,是否有创业主意与项目?我国现有的创业环境对于创业活动有什么支持和影响?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如何鼓励中国的创业活动?
案例分析:上海的创业环境研究。
第四章 创业计划准备(2学时)
主要内容:了解创业计划的作用、学习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要求与内容格式,学习创业计划书范例。
学习要求:能够对创业计划书在整个创业活动中的功用有深刻的认识,了解创业计划书的写作要求和规范格式,能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撰写符合要求的创业计划书。
自学:搜集创业计划案例
讨论:什么样的创业计划书最容易吸引投资者的注意?
案例分析:某信息技术公司的创业计划书、一家饭店的创业计划书。
第五章 创业资本(2学时)
主要内容: 创业资本的意义、创业融资来源、风险投资的概念和操作方式。
学习要求:了解创业资本的含义和在创业活动中的作用、知晓创业资本的来源、对于风险投资有一定的了解。
自学:政府、银行等资本支持的政策内容
讨论:每一种融资方式适合的条件,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易采用的融资方式有哪些?
案例分析:中国的风险投资情况
第六章 企业的注册选择(2学时)
主要内容:企业的法律形式、企业的设立程序、企业名称的选择
学习要求:了解一般的企业创建模式与法律程序、知晓选择企业名称的方法与要求
自学:当前国内的企业创建法律法规
讨论:对自己的创业构想选择什么样的企业类型和名称?
案例分析:当前著名企业的名称及其含义。
第七章 创业的团队(2学时)
主要内容:创业团队的性质与构建的模式、团队人员的基本要求、团队成员的管理与相处
学习要求:了解团队在创业活动中的重要性、深刻认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资源和资本、选择团队成员的要求、了解团队合作和成员相处的基础,并能够对创业团队的的变动有清醒的认识。
自学:创业团队人员的评估方式
讨论:团队人员的素质要求
案例讨论:国内著名企业的团队构成和合作
第八章 新企业的管理与成长(6学时)
主要内容:初创期的管理决策、企业生命周期、创业企业成长的模式与阶段、企业成长各阶段面临的障碍、机遇与特征、创新与企业成长、企业成长节奏控制、创业企业的战略、市场扩展战略、并购战略、创业企业如何公开上市及走向国际市场。
学习要求:掌握创业初期管理决策的技巧、理解企业成长过程、规律;掌握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创新的作用、功能和途径、
自学:结合其他经济管理课程的学习,深入了解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和商业法规的知识。
讨论:新企业管理和成长中有哪些重要的问题需要注意?
第九章 创业的成功与失败分析(2学时)
主要内容:创业成功企业的共同点、创业前要远离哪些误区、创业中可能犯的错误。
学习要求:结合实际,客观分析创业成功或失误的深层原因,做好防范。
讨论:成功或失败的创业活动。
案例分析:对创业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剖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吸取经验、教训。
第十章 创业计划汇报(4学时)
主要内容:以小组形式进行创业项目策划,并通过PPT的方式进行公开汇报,接受老师和同学的询问和评价。
学习要求:通过汇报和听取意见,发现创业计划中的优点和问题,并进行修改。
讨论:汇报小组的创业构想及其计划有何优点和问题。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创业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案例讨论课的次数应不少5次,主要安排在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因素分析等章进行;进行案例讨论之前,教师事先对案例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向学生告知或下发有关内容;案例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2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但可以通过考核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进行自学前,教师应下发自学提纲或有关思考题,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5学时,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案例分析讨论或阅读辅导书籍、搜集课堂相关资料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研讨、自学、作业或者模拟、调查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视频材料)、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等形式)。
考核主要采用小组上交论文+PPT+小组汇报方式,考核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核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2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20%、考核占6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葛建新编,《创业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阅读书目:
、杰弗里•蒂蒙斯:《创业者》,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杰弗里•蒂蒙斯:《战略与商业机会》,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杰弗里•蒂蒙斯:《创业企业融资》,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杰弗里•蒂蒙斯:《快速成长》,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杰斯汀•隆内克等:《创业机会》,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罗博特.D.希斯瑞克(美):《创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0年3月版
、杰伊.戈尔兹(美):《创业真经》,中信出版社,2003年1月版
、李志能、郁义鸿、Robert•D•Hisrich :《创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 、周济民:《如何成为创业高手》,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孙亚军:《私营公司创业之道》,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2月版
、吴彬译《国际创业研究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4月版
、刘志成:《中外创业案例与分析》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
、阿兰.卫斯(美):《创建咨询公司》,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1月版
、陈冠任:《个人创办私营公司全过程操作》,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7月版
、崔义中:《创业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
、蔡克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加强创业教育》,求是杂志,2001年第18期
、曹德骏:《论创业教育在财经教育中的地位》,财经科学,2001、6
、汪银生:《创业教育是比创新教育更为迫切的课题》,教育与现代化,2001、4
、李时椿:《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0
、常建坤、李时椿:《我国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2
、方新:《创业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史蒂夫•马若堤(美)《青年创业指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1月版
、刘常勇:《创业管理的12堂课》,中信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王兴元、王秀成:《创业计划》,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朱炎:《成功创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在掌握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还需要和其他经济管理课程的知识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对创业学产生兴趣,并能够了解整个知识框架,对创业学产生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
八、说明:
1. 课堂发言与讨论的规则:
•为了提高发言效率,发言者事先应在课下准备回答内容,对案例讨论应制作多媒体;
•每组发言限制在15分钟之内,超过15分钟,请自动下台;
•每次发言主题一致,多组同学应对该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讲解;
•讨论时,每位发言者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发言内容应该与所讨论主题相关。
2. 讨论评价标准
小组发言评价指标 权重 得分 讨论时发言评价指标 权重 得分
1. 课堂前组间合作 15 1. 发言内容 70
2. 课堂前组内合作 15 2. 发言时间掌握 30
3. 发言内容设计 40
4. 发言形式设计 15
5. 发言时间掌握 1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