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导致人类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本课程以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重点论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单元操作,内容涉及DNA重组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外源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技术、国内外与转基因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以拓宽学生生命科学的知识面,能了解基因工程产品的生产及相关的国内外政策,为以后熟练驾驭这项技术服务于科学研究及国民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与基因工程的主要环节相关的知识,以基本原理、操作技术为支撑,将基本教学内容分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基因工程所需的条件、基因的分离与化学合成、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转化子的筛选、克隆基因的表达及分离纯化等。通过全面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生物技术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3学时)
主要内容:重点介绍基因工程的概念、主要环节、发展历史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要求:掌握基因工程概念,了解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及在生产实践的应用。
第二章 基因工程工具酶(6学时)
主要内容:重点介绍用于核酸操作的工具酶种类,工具酶的功能。、用于基因工程的载体和用于基因转移的受体菌或细胞。
学习要求:掌握核酸内切酶的功能和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了解用于基因转移的受体细胞种类。
第三章 基因工程载体(4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用于基因工程的载体和用于基因转移的受体菌或细胞。
学习要求:掌握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了解用于基因转移的受体细胞种类。
第四章 目的基因的分离与克隆(4学时)
主要内容:重点介绍原核与真核生物的基因分离方法。
学习要求:掌握目的基因的分离方法。
第五章 基因的体外重组和转化(4学时)
主要内容:重点介绍目的片断与载体的连接方式以及重组载体的转化方法。
学习要求:掌握DNA片断的体外连接方式以及重组载体的转化方法。
第六章 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4学时)
主要内容:重点介绍重组子筛选和鉴定的方法
学习要求:掌握重组子筛选和鉴定的方法。
第七章 克隆基因的表达及其产物的检测(4学时)
主要内容:重点介绍外源基因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过程和表达的调控,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方法。
学习要求:了解外源基因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过程和表达的调控,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方法。
第八章 基因工程安全与规范(3学时)
主要内容:重点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及安全管理。
学习要求: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成就和风险、转基因技术存在的争议以及基因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讲授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用电子幻灯片与录像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布置课后习题等形式,进行课程教学。
考核方法以闭卷考试结合平时成绩进行评议。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 Sambrook,et al. 科学出版社,2000(3nd Edition)
2.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彭秀玲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第二版)
3.基因工程原理,吴乃虎,科学出版社,2001(第二版)
4.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教程, 盛小禹,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第二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该课程适合在学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课程后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