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遗传学(Genetics) 学分:3 学时:48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基础必修课
开课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生物技术类本科学生的必修课。要求学生不仅全面系统掌握现代遗传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基本实验技术,还要了解当今遗传学发展及其在人类医学、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通过讲述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把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简介
遗传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发展的前沿学科之一。在生命科学中,凡是以生物体某一特定生命现象或生命属性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都与遗传学形成了交叉学科。由此也可看出遗传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本课程主要阐述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同时体现遗传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进展;力争阐明扼要,系统先进。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不同层次上对现代遗传学有较完整和系统的认识,掌握现代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熟悉现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规律,并且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经典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了解这些规律的发现过程及验证方法
2.理解并掌握孟德尔规律的发展和扩展
3.掌握数理统计原理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4.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掌握基因定位方法
5.理解动物性别决定模式,掌握伴性遗传规律
6.掌握数量性状遗传,了解其在水产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7.掌握遗传的物质基础及遗传物质的变异
8.掌握微生物遗传方式,了解其在遗传工程上的应用
9.了解细胞质遗传及在遗传工程上的应用
10.了解遗传与进化的关系,掌握哈德--魏伯格规律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形式,注重运用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讲解遗传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结合课后讨论,专门开设实验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2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10%、闭卷考试占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遗传学,朱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3版
阅读书目:
1.遗传学,刘祖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第2版
2.现代遗传学,赵寿元、乔守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3.遗传学,王亚馥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现代遗传学原理,徐晋麟,徐 沁,陈 淳编著,科学出版社,2005年 8月第2版
5.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Griffiths A.J.F. et al.: 5th ed., 1993.
6.Principles of Genetics,D.P. Snustad and M.J. Simmons. et al, 3th ed, 2002.
7.Genetics, Robert F. Weaver et al.: 1989.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科程的前导课程是普通生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本课程后可为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1、遗传学的三大规律是在植物(豌豆)、动物(果蝇)杂交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因此学习三大规律时,必需具备动植物学基础知识,特别是动植物繁殖、生活史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双受精、花的结构、果实等。
2、学习细菌与病毒的遗传必需具备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如野生型、营养缺陷型、基本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等基本概念。还有一些微生物的生活史也应掌握,如链孢霉生活史。
3、学习分子遗传基础章节必需具备许多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如核糖核酸、蛋白质、核糖体等。
4、学习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时必需具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如方差、标准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