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38|回复: 0

[食品学院] 基础免疫学(Foundational Immunology)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3: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基础免疫学(Foundational Immunology)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基础必修课  
开课学院:食品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免疫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免疫学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理解免疫对机体有益的防御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及免疫学防治措施,能用常见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简介
    免疫学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基本免疫机制,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达到预防与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它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如组织解剖、生理生化、分子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它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极强的前沿学科。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在基因、分子、细胞、整体功能各有不同、互为基础的层次上研究免疫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免疫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进一步站在较高层次上去观察分析思考免疫学的全貌及内在联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2学时)
主要内容: .      
1. 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分类及功能的概况。
2. 免疫学的研究内容。
3.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及特点。
学习要求:
1. 掌握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
2. 理解免疫学的研究内容。
3. 了解免疫学科的形成过程及免疫学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
第二章        抗原(4学时)
主要内容: .      
1.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及超抗原的概念。
2. 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3.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学习要求:
1. 掌握抗原的概念和特性;抗原决定簇的概念;超抗原、半抗原、完全抗原的概念等。
2. 理解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3. 了解医学上重要抗原的意义;佐剂的概念及应用;超抗原的特点。
教学重点: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 (6学时)
主要内容: .      
1.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分类;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3.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抗体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4.人工制备抗体
学习要求:
1.掌握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分类;抗体的生物学活性。2.理解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抗体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3.了解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及应用。
教学重点: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分类;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章        补体系统 (3学时)
主要内容: .      
1.补体系统的组成。
2.补体系统激活的途径(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及MBL途径)
3.补体系统的调节机制。
4.补体受体。
学习要求:
1.掌握补体的概念、组成及命名;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2.理解补体激活的基本过程。
3.了解补体激活的调节及补体的受体系统。
教学重点:补体的概念、组成;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第五章    免疫系统 (6学时)
主要内容: .      
1.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的结构和功能。
2. 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3.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途径。
4.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5. 粒细胞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6. 淋巴细胞的分化、表面标志、分类及功能。
学习要求:
1. 掌握免疫细胞的种类、分群、重要的表面标志及功能;CD抗原的概念。
2. 理解免疫器官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教学重点:免疫细胞的种类、分群、重要的表面标志及功能
第六章   细胞因子(2学时)
主要内容:      
1. 细胞因子的主要特性。
2. 细胞因子的分类。
3. 细胞因子的主要功能。
4. 细胞因子与临床。
学习要求:
1.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性及重要细胞因子的功能。
2. 理解细胞因子的分类。
3. 了解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性及重要细胞因子的功能
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3学时)
主要内容:   
1. MHC分子的基本结构与组织分布。
2. 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3. MHC分子的基因结构与多态性。
4. MHC分子与临床。
学习要求:
1. 掌握MHC/HLA的概念;MHC分子的结构、分布及功能。
2. 理解HLA的遗传特点及多态性的意义。
3. 了解MHC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MHC/HLA的概念;MHC分子的结构、分布及功能
第八章        免疫应答 (4学时)
主要内容:     
1. 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2. B细胞参与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3.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学习要求:
1. 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基本过程、类型及生物学效应;抗体产生的规律及意义。
2. 了解免疫应答的特点几及生物学意义。
教学重点: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第九章  超敏反应   (2学时)
主要内容:      
1. 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分型。
2. 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
3. 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
学习要求:
1. 掌握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分型及发生机理;
2. 理解Ⅰ、Ⅱ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
3. 了解Ⅲ、Ⅳ 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超敏反应的分型及发生机理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举例、讨论,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根据课程基本要求,将教学内容分为三级:(1)掌握内容(一级要求),要求学生在全面深刻理解和熟练记忆最基本和关键的概念,原理和重要术语的基础上,还能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2)熟悉内容(二级要求),要求学生能在正确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解释,归纳或者分析所学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3)了解内容(三级要求),体现学生能对所学过的概念,术语,事物或现象,有一定的记忆,辨认和联系的能力。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1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易于理解的内容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课件(包括教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和电子教学幻灯片)和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占20%、闭卷考试占8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现代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科学出版社  林学颜主编   1999年
2.临床医学免疫学丛书        科学出版社   裘法祖   1998年
3.现代医学免疫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余传霖主编   1998年
4.《医学免疫学》第四版,吴敏毓主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2002年。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前修课程: 解剖生理学。
属于药理学的前修课程,使学生对免疫方面的知识在不同层面有深入的理解,为理解药理学中药物和机体的免疫系统作用打好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6 10:37 , Processed in 0.0357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