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药物学(Bioengineering Pharmacy)
课程名:生物工程药物学(Bioengineering Pharmacy)学分:3学时:48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食品学院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工学门类生物工程专业、理学门类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是为药学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是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在药学类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它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生物工程药物的成分、结构、性状、制作方法、临床用途与用法,从而掌握生物工程药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生物工程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奠定必备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工程制药概念、内容、原理等基本知识,了解其发展趋势及各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提高生命科学专业素质,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生物药物的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
生物工程药物学就是研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的药物,即通过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培养出高产菌种或动、植物细胞株,再利用现代发酵技术大规模培养,从中提取出所需药物的学科。本课程主要讲授DNA重组技术、蛋白质与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涉及基因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微生物发酵制药、细胞工程制药、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制药、生物药物的提取纯化技术、各类药物在医学诊断及治疗上的应用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
images/1807108.JPG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生物工程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组成)、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构效关系,及其生物工程制药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特别是制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实例展开讨论,分析,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安排课堂讨论,对本专业研究热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搜索、考察、追踪、分析,做成ppt,课堂讲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增强其结合实例分析、追究其生化原理的能力。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本课程自学内容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以及临床应用的篇章,自学酌情占用部分上课学时,必须占考试的一定比例,比例相对减少;学生进行自学前,教师应下发自学提纲或有关思考题,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15学时,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题目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实行启发式、研究式及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根据各个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境决定采用具体的方法。每个章节由理论授课、实例分析、研讨、自学、作业或者调查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磁带、光盘)、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知识的记忆、原理的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可酌情考虑部分内容的双语教学。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15%、课堂讨论和出勤占15%、闭卷考试占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生物技术制药》.夏焕章,熊宗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第二版
2.《生物制药工艺学》.吴梧桐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2月,第二版
3.《生物技术药物学》.吴梧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该课程以生物化学为基础课程,侧重于通过生物工程手段来获取生物药品的方法。而生物制药工艺学更侧重于广泛的生物药品的制造方法,生产工艺。生物药品化学侧重于生物药品的来源、成分、结构、性状、临床用途。
八、说明:
课堂发言与讨论的规则:
•为了提高小组发言效率,演讲者小组事先应制作多媒体;
•每组发言限制在5-10分钟;
•每次发言主题一致,各组同学应对该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讲解;
•讨论时,每位发言者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发言内容应该与前组发言主题相关。
•各讨论小组的构成人数大致控制在2-4名,原则上不超过5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