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46|回复: 0

[外语学院] 英汉语对比(Contras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5: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英汉语对比(Contras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所属基层教学组织:
曾任课教师:
        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英汉语对比课程是为高年级英语系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属选修课。本课程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对英汉语言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旨在揭示英汉语言的相似和差异,以寻求可用于外语教学、英汉笔译、英汉口译、英语写作、对外汉语教学等实际问题的原理。目的是帮助有一定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学生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区别,通过语言对比让学生发现和掌握外语学习上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写作、翻译等能力;同时该课程对于进行英语语言研究和汉语语言的研究或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也有裨益。
二、课程简介
    英汉语对比是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共一个学期、32课时。英汉语对比课程主要传授对比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与原则,在此基础上就英汉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语篇等各个层次上开展对比分析研究,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联系语体风格与翻译、写作、阅读技巧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与实例并茂、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通过对比与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汉语的特性,增进学习者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了解,使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注意到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有意识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克服语言学习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避免语言运用失当,有效促进更好的语言交际,达到正确运用英语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文献查询、研读、研讨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研讨英汉语差异,培养他们对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和研究兴趣,激发他们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愿望。对英汉语对比的基本理论进行必要的讲授,讲授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译文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英汉语差异的认识,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课堂讨论的次数应不少于16次。进行讨论之前,教师事先对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分析作文、发现自身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本课程自主学习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5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相关英文资料的文献查询、研读、课外讨论上,课堂上就自主学习内容进行读书报告,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语言实践训练。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五大板块,二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论授课、译文分析、研讨、自主学习、作业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校园数字化教学平台、E-MAIL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重在考查学生的写故事概要和段落的能力,学生应掌握段落的基本结构以及写作要领,能写出格式规范、内容充实、语言基本流畅、含有约150个词的、完整的段落,应学会写常用的便条以及有关校园内活动的通知。同时,课程考试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和描述文的写作要领和技巧的掌握。
    总评成绩:论文写作占50%、平时成绩占5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等部分。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何善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阅读书目:
1.《对比语言学概论》,许余龙,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2.《英汉写作修辞对比》,蔡基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汉英语对比纲要》,潘文国,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4.《汉英应用对比概论》,熊文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5.《英汉语比较导论》,魏志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实用英汉对比教程》,冒国安,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7.《语言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赵永新,华语教学出版社,1995
8.《汉外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论文集》,张起旺、王顺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对比语言学》,许余龙,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0.《英汉语研究与对比》,邵志洪,华东理工大学,1997
11.《对比语言学》,柯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2.《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余立三,商务印书馆,1985
13.《英汉语言对比与口译》,胡开宝,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4.《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李国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15.《东西方文化议论集》,季羡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16.《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7. Contrastive Rhetoric---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Second-Language Writing, Ulla Connor,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知识课,是高年级阶段英语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旨在帮助有一定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学生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区别,通过语言对比让学生发现和掌握外语学习上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写作、翻译等能力;同时该课程对于进行英语语言研究和汉语语言的研究或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也有裨益。
八、说明:
1. 课堂发言的规则:
•为了提高发言效率,发言者事先应制作多媒体;
•发言限制在10分钟之内,超过10分钟,请自动下台;
•每次发言应与教学计划安排的教学内容一致;
•发言时,其他同学要提问,发言者需要回答。
2. 发言评价标准
发言评价指标        权重100分        得分
1. 课前准备        15         
2. 发言内容        40         
3. 发言PPT制作质量        15         
4. 发言时间掌握        15         
5. 回答问题        15         
3. 讨论评价标准
小组发言评价指标        权重        得分        讨论时发言评价指标        权重        得分
1. 课堂前组间合作        15                 1. 发言内容        70         
2. 课堂前组内合作        15                 2. 发言时间掌握        30         
3. 发言内容设计        40                                    
4. 发言形式设计        15                                    
5. 发言时间掌握        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16 14:00 , Processed in 0.0376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