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仙 发表于 2021-12-10 11:08:23

《左传·秦晋韩之战》

僖公十五年 晋侯之入也,秦穆姬属贾君焉,且曰:“尽纳群公子。”晋侯烝于贾君,又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


注释:


晋侯:晋惠公,名夷吾,晋文公重耳的庶弟。入:指晋惠公回国为君。 “秦穆姬”句:指秦穆夫人曾将贾君托付给晋惠公。秦穆姬,秦穆公夫人,晋献公女儿。贾君,太子申生的妃子。 纳:收留。群公子:指因骊姬之乱逃亡在外的众公子。 烝:指与上辈私通。按辈分,贾君是晋惠公的嫂嫂。 怨之:怨恨晋惠公。 中大夫:指晋国内执政大臣。 河外:黄河以南。列城五:指共五座城。 虢略:虢国的边界。略,边界。 华山:山名,在陕西华阴境内。 解梁城:今山西解、临晋、虞乡三县之地。 输之粟:给晋国送粮食。此事在僖公十三年。 闭之籴(dí):拒绝秦国来买粮。籴,买进粮食。此事在僖公十四年。


原边注:


鲁僖公四年,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群公子逃亡。僖公九年,出奔屈地的公子夷吾靠贿赂秦国回国当上国君。此段交代秦国所以伐晋,是因晋惠公多行不义。


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夫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


注释:


卜徒父:秦国卜官,名徒父。 侯车败:卜筮得到的卜辞预示的结果。侯车,晋侯之车。 诘之:秦穆公追问卜徒父。 《蛊》(gǔ):《周易》卦名。《巽》下《艮》上。 “千乘三去”三句:是卦辞。意谓千乘之国三次进军,三次进军之后,能逮住那只雄狐。千乘(shèng),一千辆兵车,作为大国诸侯的代称。 狐《蛊》:指雄狐,暗指晋国君。这是解释卦名。 贞:内卦,代表己方。悔:为外卦,代表对方。《蛊》卦由《巽》下《艮》上构成,《巽》为风,《艮》为山。风是秦的象征,山是晋的象征。这是解释卦辞。 “岁云”二句:指时节已到了秋天,树上的果实都让风吹落了,山上的木材也可为我所用。 实落材亡:果实落地,木材也丧失了。指到了败亡的时候了。


原边注:


卜徒父借占卜预言晋惠公必败。


三败及韩,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卜右,庆郑吉,弗使。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乘小驷,郑入也。庆郑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弗听。


注释:


及韩:指晋军退到韩原。韩,也称韩原,在今陕西韩城南。 庆郑:晋国大夫。 深:深入。 若之何:怎么办。 可若何:还能怎么办。 不孙:指出言无礼。孙,同“逊”。 卜右:以占卜的方式选择担任车右陪乘的人。 弗使:不用庆郑。 步扬:晋国公族大夫。御戎:驾驭兵车。 家仆徒:晋大夫。右:车右。 小驷:马的名称,比较矮小。郑入:郑人进贡的。 大事:指战争。 必乘其产:一定要用本国出产的马驾车。 “生其水土”二句:此指本国马熟悉水土,听从教训。服习,熟悉,习惯。 纳之:使之,指好使唤。 如志:听从人愿。志,意愿。 “今乘异产”四句:意谓现在用别国产的马来驾车打仗,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将因恐惧而改变常态,必然违反人的意图。易,相反。指马与人的意图相反。 乱气狡愤:指马呼吸、喘气而发怒。 脉:血管。偾(fèn)兴:紧张突起。 周旋:旋转。不能:不灵活。


原边注:


庆郑本是忠臣,但多次直言顶撞晋惠公,所以惠公不用他。可见晋惠公心胸狭窄。


晋惠公又不听庆郑的劝告,刚愎自用,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


九月,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复曰:“师少于我,斗士倍我。”公曰:“何故?”对曰:“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况国乎?”遂使请战,曰:“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无所逃命。”秦伯使公孙枝对曰:“君之未入,寡人惧之;入而未定列,犹吾忧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韩简退曰:“吾幸而得囚。”


注释:


逆:迎战。 韩简:晋大夫。视师:探视秦国兵力。 复:复命。 斗士:拼死敢斗之士。 出因其资:晋惠公夷吾出奔,曾依靠秦国的资助。 入用其宠:回国也靠秦国帮助。见前文注释。 三施:即前面说的秦国对晋惠公的三次恩惠。 倍:斗志相差一倍。 “一夫”二句:意谓一介匹夫还不可让人轻辱,何况一个国家?足见晋惠公不服气。一夫,普通人。狃(niǔ),轻慢。 “能合”句:意谓既已把军队集合起来,就无法解散他们。言外非得较量一下不可。 君:指秦君。 未入:未回到国内。 惧之:替晋惠公担心。 未定列:君位未安定。 “苟列”二句:意谓如今你君位安定了,我岂敢不接受贵君作战的命令呢? 幸而得囚:做俘虏已是幸运了。意谓能做俘虏已经很不错了,否则将战死。


原边注:


韩简指出晋惠公“三施而无报”理亏,但惠公仍一意孤行。


《左传》中有许多委婉语。“敢不承命”,是委婉语,“吾幸而得囚”也是委婉语,这是《左传》重要的语言特点。


壬戌,战于韩原。晋戎马還泞而止。公号庆郑,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辂秦伯,将止之,郑以救公误之,遂失秦伯。秦获晋侯以归。


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秦伯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慼也!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注释:


壬戌:十四日。 還(xuán)泞而止:马陷于泥潭之中,回旋不得出来。 号庆郑:向庆郑呼救。 愎(bì)谏:不接受劝谏。违卜:违反卜辞。指不用庆郑为车右。 固败是求:即“固求败”,本来是自找失败。 去之:庆郑离开晋惠公。 梁由靡、虢射:都是晋国大夫。 辂(yà):迎,迎战。 郑以救公误之:庆郑招呼韩简去救惠公,因此耽误了抓秦穆公的机会。 秦获晋侯:秦国活捉了晋惠公。 反首:头发披散,向下垂着。此表示哀痛。拔舍:拔营。 二三子:泛指你们这些人。慼:同“慽”,忧伤。 从晋君而西:指俘虏晋惠公西归。此为委婉说法。 晋之妖梦:指僖公十年,晋大夫狐突遇到太子申生的鬼魂,申生斥责惠公无道,必败于韩,晋人称此事为妖梦。 以至:太过分。 后土、皇天:都是对天的尊称。 实闻君之言:都听到您的话了。言外即为你不要食言。 敢在下风:都在下面听候吩咐。


原边注:


此段描述晋惠公等六人的行状、对话,简洁而又层次清楚,与庄公十年齐鲁长勺之战的描写异曲同工。


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太子罃、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绖逆,且告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诸灵台。


注释:


以:带领。太子罃(yīng):即后来的秦康公。弘和简璧也是秦穆姬的子女。登台履薪:这是秦穆姬用木头搭的台,撤掉上台的木梯,积薪其下,人站于薪上,表示要自焚而死。 免(wèn)服、衰绖(cuī dié):都是丧服。 匪:同“非”。以玉帛相见:表示友好。 以兴戎:即大动干戈。 “若晋君”四句:所谓朝、夕,指时间短暂。这是秦穆姬为救晋惠公而威胁秦穆公。 乃舍诸灵台:秦穆公不杀晋惠公,把他安置在灵台。灵台,秦国的宫名,在秦都郊外。


原边注:


晋惠公夷吾是秦穆姬庶弟,所以穆姬要救惠公。看似与战争无关的闲笔,却丰富了历史细节,也为叙事增添了波澜。


大夫请以入。公曰:“获晋侯,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且晋人慼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图晋忧,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难任,背天不祥,必归晋君。”公子絷曰:“不如杀之,无聚慝焉。”子桑曰:“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成。晋未可灭而杀其君,只以成恶。且史佚有言曰:‘无始祸,无怙乱,无重怒。’重怒难任,陵人不祥。”乃许晋平。


注释:


大夫:秦国大夫。请以入:请把惠公带回秦国都城。 “获晋侯”二句:俘获晋侯君,是重大胜利,是“厚”。 丧归:穆姬要自杀,那是“丧”。 何有:有何益处。 慼忧以重我:指晋大夫反首拔舍,以忧愁来感动我。 天地以要我:指着天地和我相约。要,约束。 “不图”二句:是假设句,意谓如果不考虑晋人的忧虑,会加重对我的怨恨。重其怒,加重他们的怨恨。 食吾言:指前已答应“岂敢以至”,所以不敢食言。 重怒:增加愤怒。难任:难以承当。 公子絷:秦大夫,穆公儿子。 聚慝:指晋惠公回国后仍将与秦为敌。慝(tè),邪恶。 质其大子:留下太子为人质。 成恶:造成更大的怨恨。 史佚:西周初年的史官。 无始祸:不要首发祸患。 怙乱:等于说乘人之危。怙,依靠。 陵人:欺凌别人。 平:讲和。


原边注:


秦穆公是五霸中比较出色的霸主。作者于此细细写来,可见秦穆公用心深邃,恰与晋惠公形成鲜明对比。


晋侯使郤乞告瑕吕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且告之曰:‘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圉也。’”众皆哭。晋于是乎作爰田。吕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将若君何?”众曰:“何为而可?”对曰:“征缮以辅孺子。诸侯闻之,丧君有君,群臣辑睦,甲兵益多,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众说,晋于是乎作州兵。


注释:


郤乞:晋大夫。瑕吕饴甥:晋大夫,姓吕,字子金,又称吕甥,食邑于瑕、阴二地,又称阴饴甥。此时饴甥在晋国内。 教之言:教郤乞怎么说话。 “朝国人”句:意谓你去接见国人并以晋君的名义赏赐东西给他们。朝国人,使国人朝。 卜贰圉:卜言惠公要立圉为国君。卜,占卜。贰,代替。圉(yǔ),惠公太子,后即位,是为晋怀公。 作爰田:开始废除周初以来土地定期分配的井田制,以税收赏群臣。 “君亡”三句:意谓国君被俘流亡在外,不忧愁自己而担心国内群臣,这是最大的恩惠啊。恤,忧。 何为而可:怎么办才好。 征:征收赋税。缮:修整军备。孺子:即太子圉。 辑睦:和睦。 劝:勉励。 说:同“悦”。 作州兵:改革兵制,训练地方武装。


原边注:


此段写战后之事,晋人谋复其君,振兴晋国。


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无衁也。女承筐,亦无贶也。西邻责言,不可偿也。《归妹》之《睽》,犹无相也。’《震》之《离》,亦《离》之《震》。‘为雷为火,为嬴败姬。车说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师,败于宗丘。《归妹》《睽》孤,寇张之弧,侄其从姑,六年其逋,逃归其国,而弃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虚。’”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从史苏之占,吾不及此夫。”韩简侍,曰:“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史苏是占,勿从何益?《诗》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职竞由人。’”


注释:


筮嫁:出嫁时进行占筮。伯姬:即秦穆姬。 《归妹》:卦名,《兑》下《震》上。之:变为。《睽(kuí)》:卦名,《兑》下《离》上。 史苏:晋献公之时的占卜官。 繇:卦辞。 刲(kuī):刺。 衁(huāng):血。 无贶:无实,无所得。贶(kuàng),赐予。 西邻:指秦国。责言:指责的话。 “《归妹》之《睽》”二句:从卦名来讲,“归妹”是嫁女之意,“睽”是隔绝之意,所以《归妹》变为《睽》,是婚姻走向破裂,对秦晋关系是没有帮助的。相,助。无相,无助。 “《震》之《离》”二句:《归妹》卦是《兑》下《震》上;《睽》卦是《兑》下《离》上。《归妹》之《睽》就等于《震》变《离》,而《震》变《离》和《离》变《震》是一样的。 “为雷”二句:《震》代表雷,《离》代表火,是晋国的象征,也是火气太盛的象征。火盛是女子嫁后反害其娘家的预兆,所以说“为嬴败姬”。嬴,秦国姓;姬,晋国姓。 说:通“脱”。輹(fù):车厢下面钩住车轴的木头。 宗丘:即韩原。 孤:孤绝。 弧:弓。 “侄其从姑”二句:意谓太子圉是伯姬侄子,二年后即鲁僖公十七年,太子圉入秦为人质,因此说“侄其从姑”。僖公二十二年圉逃归本国,所以是“六年其逋”。逋(bū),逃亡。 “逃归其国”二句:圉在秦娶秦穆公女儿怀嬴,逃回时怀嬴留在秦没有回晋国,因此说“弃其家”。 高梁:晋地名,在今山西临汾。 不及此:不会遭此失败。 龟,象也:用龟甲来占卜,吉凶表现在形象上。象,指火灼龟甲之后裂纹的形象。 筮,数也:用蓍草占筮,吉凶表现在数目上。数,筮草成卦所得的数目。 “物生”二句:意谓事物要先生成,才有形象。有形象之后才能演变。滋,滋生,生长。 及可数:倒装句,即“数可及”。难道数得完吗? 勿:语首助词,无义。从何益:听从了有什么好处。 《诗》:见《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孽:妖孽。 僔沓:指在一起热烈谈论。僔(zǔn),聚语;沓(tà),杂沓。背憎:背地里互相憎恨。 职:语助词。竞:同“竟”,终究。


原边注:


史苏之言是卜筮之辞,是预言,其实是事后追记。


下民的罪孽,不是自天而降的。当面谈笑奉承,背后相互憎恨,这终究是人为的啊!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慼,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注释:


王城:在今陕西大荔东。 和:团结一致。 失其君:指惠公被俘。丧其亲:指将士战死。 不惮:不怕。 “必报仇”二句:意谓宁可事奉戎狄,也一定要报仇。 知其罪:了解惠公的错误。 待秦命:等待秦国送惠公回国的命令。 “必报德”二句:意谓秦国如果送惠公回国,我们一定要报答秦国的恩德,死也不敢有二心。死无二,死无二心。 慼:同“慽”,忧愁。不免:指秦君不肯赦免惠公。 恕:宽恕。 毒秦:害苦了秦。 贰而执之:心怀二心,就俘虏他。 刑莫威焉:意思是刑罚也没有比这更威严的了。威,威严。 纳而不定:既送惠公回国,又不能使他安定君位。 不其然:不会这样。 是吾心也:说到我心坎上了。 馆:作动词,安置在宾馆。 馈:赠送。七牢:牛、羊、猪各七头。


原边注:


阴饴甥“不和”之对答,出人意表,应对绝妙。


阴饴甥从晋国内“小人”“君子”不和说起,自报德和报怨两方面暗示秦穆公应该放回晋惠公。近人吴曾祺赞曰:“婉曲周至,足为千古辞令之祖。战国说士极多,无能出其右者。”(《左传菁华录》)


蛾析谓庆郑曰:“盍行乎?”对曰:“陷君于败,败而不死,又使失刑,非人臣也。臣而不臣,行将焉入?”十一月,晋侯归。丁丑,杀庆郑而后入。


是岁,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注释:


蛾析:晋大夫。 盍行乎:庆郑害得晋惠公战败被俘,所以蛾析劝他逃走。盍,何不。行,逃走。 失刑:当受刑罚而逃走。 丁丑:二十九日。 饩(xì):赠送。 矜:哀怜。 唐叔:周武王之子,成王时始封于晋,为晋始祖。 箕子:殷纣王的叔父。 其:指唐叔。 其庸:难道。冀:希望得到,图谋它。 姑树德焉:意谓我还是多树立德行吧。 能者:有才能的人。 征:赋税,此作动词,征收赋税。河东:即上文的“河外列城五”之地。 置官司:设置官吏,负责管理。


原边注:


《国语·晋语三》“惠公杀丕郑(庆郑)”条亦记载此事,可以对照参看。


作者记秦穆公此言,实为僖公二十四年晋文公重耳在秦国护送下回国即位之事张本。


点评:


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后,众公子逃亡。僖公九年,公子夷吾厚赂秦穆公,由秦国护送他回国即位,是为晋惠公。晋惠公夷吾是个贪婪、无信、无义的小人,当上国君后并不兑现原先的诺言,对于秦穆姬的劝告也置若罔闻。他与太子申生的妃子私通,又不收留逃亡在外的各位公子。秦穆公一而再、再而三地施惠于晋国,但是晋惠公皆背施不报。于是秦国讨伐晋国,在韩原与晋惠公打了一仗。韩之战,晋惠公大败,自己也为秦国俘虏,这完全是他“背施、幸灾、贪爱、怒邻”的结果。本篇详细描写了韩之战的经过,其中写庆郑对晋惠公的怨气,以至失去抓捕秦穆公的机会,写秦穆姬对晋惠公的营救,写阴饴甥的交聘辞令,都是精彩之笔,体现了《左传》作者在战争中不忘刻画人物的特点。



作者:郭丹(解读)


出处:《左传(节选)》,袁行霈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版)


授权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左传·秦晋韩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