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9|回复: 0

孟子·公孙丑下4.4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子之平陆[1],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2],则去之否乎[3]?”


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4],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5]。”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6]。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7]?”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8],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9]。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注释:


[1]平陆:齐国边境的邑,在今山东汶上县北。 [2]失伍:掉队。 [3]去:开除。 [4]老羸(léi):老弱。羸:瘦弱。转:抛尸。 [5]距心:孔距心。平陆地方长官。 [6]牧:牧场;放牧的地方。 [7]抑亦:还是。 [8]为都者:指封邑的长官。 [9]诵:复述。


原边注:


王亦受天之命,管理下民者,若失伍当去之。


点评:


本章论为政者的职责,为孟子早期在平陆时与大夫孔距心的对话。孟子运用了类推的方法,用一个战士一天三次掉队之例,类推孔距心不行仁政使百姓“转于沟壑”“散而之四方”,同样是失职;当孔距心试图为自己辩解时,孟子又用替人放牧应该悉心照料,类推受人之命管理百姓也应该尽心尽职,最终迫使孔距心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孟子的思想很明确,大夫不过是受人之命的管理者,若不能保民、爱民,便不再具有管理百姓的资格。不仅大夫如此,诸侯亦如此,故当孟子后来将此事告诉齐王时,齐王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过错。



作者:梁涛(解读)


出处:《孟子》,袁行霈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


授权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31 08:48 , Processed in 0.0554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