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仙 发表于 2021-12-10 11:06:45

山海经·刑天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注释:


刑天:人名,为炎帝之臣,因被断首而得名。刑:伤害。天:颠、顶,代指首。 常羊之山:神话中山名,相传为炎帝降生处。 干:盾。戚:斧。


赏析:


如果说夸父、精卫、鲧禹的故事主要反映了人类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后与自然的矛盾的话,那么这篇刑天神话则反映了氏族社会解体之后,人们为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惨烈斗争。不过这则神话的象征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历史所指,给后人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据学者考证,历史上曾发生过黄帝和炎帝的争斗,而这里的刑天又是炎帝之臣,所以本篇说的是炎帝与黄帝之争的余绪。不幸的是,刑天的力量太小,小得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人们只是因为他被砍下了脑袋才叫他为“刑天”。不过也正是因为他如此渺小,却敢于和黄帝争神,便使他的人格精神充满了积极而悲壮的魅力。


更为感人的是,他的头颅被砍下之后,意志却没有倒下,反而更加坚决。正如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所云:“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在失去头颅之后,他竟然以身上的双乳为目,以肚脐为口,继续挥舞武器,战斗不止。这里张扬的身死而意志不死的顽强精神,正是这则神话几千年来流传不衰的原因所在。(宁稼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海经·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