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2|回复: 0

何逊《相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赏析:


题为“相送”,但并非诗人送朋友,而是留赠为诗人送行的朋友。《何逊集》中另有五首题为《相送联句》,是何逊与友人韦黯、王江乘二人分别各联四句而成的。其中何逊的三首也都是辞别送者的语气。以此类推,这一首或许亦是与送者告别时的联句。但送者是何人,他的四句诗是怎样写的,均已无从考证。若非联句,题目就不该叫“相送”。清人《古诗赏析》云:“此非送人诗,乃别送者诗也。制题亦欠明白。”倘若当联句来看待,则题目就不会“欠明白”了。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它当作独立的绝句来欣赏。


开头两句写诗人临别时那种长期漂泊异乡的惆怅孤独之情。“客心”,谓异乡为客之心;“百念”,谓百感交集。何逊一生仕途并不亨通。他先在扬州刺史、建安王萧伟幕中掌记室,“后荐之武帝,与吴均俱进倖。后稍失意……自是疏隔”(《南史》本传);遂迁安成王萧秀幕中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之后丁母忧归,而后又除庐陵王萧续幕府记室,大约四十岁左右离世。故其成为异乡客,当与仕途坎坷有关。所谓“百念”,诸如异地思乡之愁、羁旅行役之苦、仕途渺茫之忧、人情冷暖之感、友朋难舍之念……皆在其中。不难想见,其心情已经够沉重了,更何况而今又将孤身一人、千里奔赴远方呢?眼前尚有朋友饯行送别,联句慰勉;顷刻之间,就将茕独孤舟,餐风饮露了。“孤游”,既突出自己征途中的孤独寂寞,又包含着对友人的无限惜别之情。两句通过“已”“重”二字构成递进关系,进一步增加了这种复杂感情的重量,而与送者依依难舍之情也就蕴藏于字里行间。


第三、四两句,既是写分手时江上的实景,又是借景寓情,含有象征意义。江天忽然浓云密布,烟霭笼罩江面,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山雨欲来风满楼”,狂风乍起,江水顿时涌起滚滚白浪。这云暗天低、烟波浩渺之景,恰与诗人此刻百感交集、愁绪茫茫之情相契合;狂风巨浪,暴雨将临,不仅是诗人感情的外化,而且还形象地象征着、预示着旅途中等待着他的将是无穷无尽的艰难险阻与严峻考验。


送行留别这类诗,一般多是以情引出主旨,或惜别,或劝勉,或叮咛,或祝愿。《何逊集》中此类诗篇很多。如《赠江长史别》:“安得生羽毛,从君入宛许?”《送韦司马别》:“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别沈助教》:“愿君深自爱,共念悲无益。”《临行与故游夜别》:“相悲各罢酒,何日同促膝?”《送褚都曹》:“本愿同栖息,今成相背飞。”这是何逊为朋友送行。至于他留赠为他送行的朋友,则如《赠韦记室黯别》:“无因生羽翰,千里暂排空。”无不以抒情结出主旨。唯这首诗以景作结,景中寓情,物我融一,耐人寻味。陈祚明评何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六),沈德潜亦称其“情词宛(婉)转,浅语俱深”(《古诗源》卷十三),殆指此类。


联句起源较早,相传汉武帝与臣僚共作《柏梁台诗》,但每人各作一句;晋代贾充夫妻联句,则人各二句;自陶渊明与愔之、循之联句,才发展为人各四句。南北朝时,联句之风盛行,鲍照、谢朓、范云、庾肩吾等人作品较多。与联句相对,凡无人续作或续而未成,则仅存的四句便称为绝句。“绝句”之名梁代始正式出现,何逊正当其时。此篇不仅两联对仗精妙,且词句精练,风格清新,短短四句中,既有对过去的回味,对现在的描写,又有对未来的忧虑,意蕴丰厚,已开唐人五绝气象。唯所押为仄韵,平仄尚未完全规范,带有格律诗草创阶段的痕迹。


(熊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31 23:13 , Processed in 0.0421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