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5|回复: 0

常璩《五丁拔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显王三十二年,蜀侯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感之,故朝焉。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1],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曳蛇[2],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直顶上有平石。蜀王痛伤,及登之,因命曰“五妇冢山”;于平石上为望妇堠[3],作思妻台。今其山或名五丁冢。


注释:


[1]梓潼:地名。在今四川省绵阳市东北部、涪江支流梓潼河流域。汉置县。 [2]曳:亦作“拽”。拖;拉。 [3]堠:原指瞭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候望五妇之处。


赏析:


这段故事出自《华阳国志·蜀志》。记述蜀国开明王朝的史事,历史久远,多有传说附会之处。这则“五丁拔蛇”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在中国历史上,地处西南的巴蜀故地历来相对独立,特别是在交通极不发达的远古时期,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由秦入蜀,要经过许多崇山峻岭,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了打通蜀地,秦惠王特地以美女作为诱饵献给蜀王。这也许是史实,因为蜀王好色,史书对此多有记载。但是,故事写到五丁迎娶美女时,路逢大蛇挡路,而且又有所谓拔蛇拉倒山峰的悲剧结局,显然就是浪漫而又夸张的描写了。作者之所以要编写这样一个悲剧故事,也许是想表明蜀地与内地的隔绝以及开通蜀地的艰辛。


后世许多诗人将五丁拔蛇的故事作为典故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在李白看来,五丁拔蛇虽然是一种神话传说,但是也反映了巴蜀人们渴望与外界交往的良好愿望。试想,如果没有五丁拔蛇,巴蜀与内地的隔绝还不知要持续多长时间呢!五丁拔蛇的故事充满了浪漫的色彩,经过李白的点染,变得更加绚丽多姿。唯其如此,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跃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30 18:20 , Processed in 0.0403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