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仙 发表于 2021-12-10 11:04:21

帝王所居篇

崤函惟帝宅,宛雒壮皇居。


紫微临复道,丹水亘通渠。


沈沈飞雨殿,蔼蔼承明卢。


两宫分概日,双阙并凌虚。


休气充青琐,荣光入绮疏。


霞明仁寿镜,日照陵云书。


鸣鸾背鳷鹊,诏跸幸储胥。


长杨飞玉辇,御宿徙金舆。


柳叶飘缇骑,槐花影属车。


薄暮归平乐,歌钟满玉除。


(作者:南朝陈·张正见)


作者简介:


张正见(?-约575),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南朝梁陈间诗人,梁元帝时官至散骑常侍。梁末动乱,避乱匡俗山。陈代梁,为记室、寻阳丞、通直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擅长五言诗,有明人所辑《张散骑集》,有诗九十余首。


简介:


宋人宋敏求《长安志》中记载,关中地区是“世统屡更,累起相袭,神灵所储”的“帝王之宅”。唐人杜甫《秋兴》之六评价:“秦中自古帝王州。”关中地区由于具备良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多个政治权力在这里定都。文学作品对权力中心的表达是一个显意识和潜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作品更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唐代时,表现权力中心的文学作品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点。生活于梁陈之间的张正见,创作的这首《帝王所居篇》无疑是新篇章中的前奏。


张正见一生未至长安,这首作品的完成,是一种南朝文学创作中较为流行的长安想象。作品以描写长安周边地理环境入手,其次写到城中建筑的雄伟阔大,接着对长安城中帝王的宫殿做了铺陈式描写,作为描写主体的帝王宫殿掩映在各种威严的仪仗及庄严景象中。最后,以帝王生活的舞乐升平作结。从意象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上来看,未能脱离宫体诗的余绪。


(摘自《长安吟咏》,中华书局2016年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帝王所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