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3|回复: 0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题又作《代白头吟》。《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婉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首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首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则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具有“醒世”的作用。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具有概括性和典型性。作为前半首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比喻精当,语言精粹,发人深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写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易逝,耐人寻味。结合后半首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进行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进行对比,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诗人想在诗中涵盖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


此诗汲取了历代诗歌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发挥了对偶、用典的长处。


(倪其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31 12:50 , Processed in 0.0453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