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6|回复: 0

演播艺术家艾宝良诵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由演播艺术家艾宝良为大家带来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传世佳作众多,如《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有说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53年),或唐肃宗上元年间(761年)。李白在仕途上遭受排挤打击,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在没有友朋如云、纵酒论诗的时期,怀才不遇的李白带着抑郁不平和孤独苦闷,寄情山水。此诗写出了独游敬亭山(今安徽宣城北)的情致,并深刻折射出诗人旷世的孤独感。


诗的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天上高飞的雀鸟远去无踪,而那片孤独的白云也悠然飘走;并以烘托的手法隐喻自己:即使那些势利的朋友悉数离去,自己还会像那片白云一样,孤独而自在。其中 “尽”“闲”两字,显示没有了外物的聒噪干扰,天地恢复到宁谧幽静、悠然孤寂的状态,为后面的诗句提供了背景。


诗人最后发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不厌”的“两”,一是诗人自己,另一是敬亭山。诗人与“敬亭山”,似是心意相通,视对方为唯一的知己,谁也不厌恶对方,亦不放弃对方。诗人运用借景移情与拟人化的浪漫主义手法,写出山的“有情”,凸显人的“无情”;透露了他对炎凉世态的不以为然,并折射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31 07:59 , Processed in 0.0394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