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3|回复: 0

赵师秀《岩居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赏析:


赵师秀喜写五律,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的苦吟之风;但他不用奇句惊人,而是把语言磨炼得自然清新。


首联点明题申“岩居”二字:“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僧人所居不是琉璃殿阁参差的宝刹,也不是游人熙熙攘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他在岩间凿室而居。“开扉”二字看似平常,实则表现了僧人俭朴的生活和淡泊的心境。


颔联再进一步,具体描绘僧人所居的山间景象:“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承上句“少人登”而来,创造出一个清幽境界。人少,故静寂;山深,故幽邃,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寒木”之“寒”,不是气候寒暖之寒,乃指其境界的幽寂,即所谓“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之意。著一“寒”字,境界全出。写鸟飞用一“过”字,用语精练。这不是归巢心切的疾飞之鸟,也不是陶然自得于山林之乐的鸟;这鸟无忧无虑,不思不想,看似有一定目的,实在又没有什么欲求,它只是穿林而“过”。一个“过”字,看似信手拈来,实经推敲苦吟而成。非“过”字,不足以衬托“岩居僧”的淡泊心境。写花,不写其香和色,而写其在清风中轻摇之态,表现了山花无拘无束之神。花鸟本是愉情之物,但诗人所要表现的,不是花鸟的赏心悦目,而是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岩居僧心境的淡泊。


颈联顺势一转,具体描写岩居僧的生活:“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幽居山岩,清茶一杯,可谓心远地偏了,而煎茶的又是“冰下水”。“冰”,不取其寒,而取其洁。向来以冰喻清白,如“冰心”“冰壶”“冰清玉洁”“冰魂雪魄”等。“冰下水”所喻,亦是此意,以表现饮水人的离尘出世。焚香礼佛,是僧侣生活的写照,点明题中“僧”字。


前面的描写,已经融入了诗人的向往之情,到尾联直接发出感叹:“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我也是一个不求世誉之人,怎样才能像此岩居僧那样逃于空虚、避世而居呢?向往之意溢于言表。这一联是前六句内在感情的直接表露,是主题思想的升华。诗人所赞美的,是逃名而不是佞佛,所描绘的境界,是清寂幽邃的,其意境颇具禅味。


全诗所用,皆习见语,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迹,自具一种野逸清瘦的风格,颇得晚唐诗的神髓,表现了江湖派的特点。诗人曾说:“泊然安贫贱,心夷语自秀。”(《哭徐玑》)此诗正如其人。


(张燕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31 16:18 , Processed in 0.0658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