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6|回复: 0

翁卷《野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赏析:


包括翁卷在内的“永嘉四灵”,诗格狭小,才力也弱,然其作品却有一种灵秀之气,给人以清新淡雅的美感,尤其是一些写景的小诗,不用浓彩重色的渲染,不用生涩的语言,也不依靠典实和成语的点缀,纯用白描的手法与简单的意象,便勾勒出一幅醒豁清晰的画面,这首《野望》就是一例。


“一天秋色冷晴湾”,并非奇语,然而诗意却颇可寻味。秋色是无处不在的,而以“一天”形容之,更可见其无边无际。然而秋色本是虚无的,着一“冷”字,即令无形的秋色变得实在:晴日中的水湾已带上了寒意,那岂不是秋色溶入了水中?杜牧有“银烛秋光冷画屏”的句子,秋日的寒光自然可以令人生寒;而“秋色冷晴湾”,则是靠着诗人的想象,将无形的秋色与实在的晴湾结合起来,将诉诸视觉的秋色与冷暖的感觉沟通起来,便造成了这句貌似平易却耐人咀嚼的诗句。


“无数峰峦远近间”一句也还是用了白描手法,写秋色中山峦重叠,高低起伏,一直伸向天边。这两句诗的境界阔大,但都是刻画静景,所以读来并没有刚健雄肆之感,未脱“四灵”清新秀朗的风格。它令人产生的艺术联想,不是“群山万壑赴荆门”式的气势,而是“山色有无中”的情趣。


三、四两句的诗意是很简单的:诗人登山是为了看水,而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经验,却将南方山水的秋景尽收笔底。“闲”字令人想见诗人闲云野鹤般的疏放风神,与景色的清空悠远正相契合;“野水”“青山”给画面增添了萧散的野趣,与诗人的闲情逸兴融合无间。


作者很懂得诗贵有波折的道理。如这两句诗直接写水中见到青山之影,也就只是一般的写景状物;而此诗却先以上山看水作铺垫,然后笔锋一转,回到写山上来。“水底见青山”将水之清、山之翠都包含了进去,而诗人有意将它放在全篇之末,又加一“忽”字,便令这层意思更加突出,这本是诗人在此诗中想呈现给读者的主要意象,并巧妙地将其安排在最显眼、最突出的位置,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种巧思,是值得借鉴的。


此诗题为“野望”,其实所写的景物很有限,就像几笔淡墨挥洒的写意画,虽无细致的工笔重彩,但也能写出山水的精神,这可以说是“四灵”才短气弱的表现,但正是这种浅淡、单纯和明净的风格,成就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镇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 06:02 , Processed in 0.0411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