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4|回复: 0

余靖《子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赏析: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曾上书朝廷,力主兴修水利,并要求改革,遭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贬为陕西四路宣抚使。此时,诗人为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与范仲淹交往甚密。他对范仲淹的遭遇极为同情,因上奏章慷慨陈词,亦被贬为监筠州酒税。这首《子规》是诗人感此事而作。在诗中,他竭力为范仲淹辩护。


全诗的核心是一个“冤”字。开头两句,诗人借子规的啼叫声,直接昭示了诗的主旨。子规声起,一春即残,其声之凄厉可知。子规啼声,“声声”不息,则此鸟必含万古的沉冤。这开首二句,托物起兴,沉郁凄凉,暗示范仲淹被贬实属“万古”奇冤。这里的“万古冤”三字,充分表现出诗人对这位贤相抱负未展的同情,以及对这位知己不幸遭遇的愤慨。下面两句是写景,疏烟明月,微雨落花,一幅春残之景。子规啼叫,声声裂耳,更显凄婉。“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于是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对这声声泣血的子规啼的感受。诗人不由得肝肠寸断,涕泪滂沱。他既同情范仲淹的遭遇,又恨自己无力相助。最后两句,则由比兴转为赋,联系到自己身上,说范仲淹那样的贤相,也落到如此地步,自己窃位苟禄,于心何安,还不如及早归田,表达了与范仲淹共进退的决心。


全诗写景抒情,互相交替,富于变化。语言明白如话,思想深沉厚重,确实是一首好诗。


(张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31 04:47 , Processed in 0.0376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