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4|回复: 0

文及翁《山中夜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悠悠天地间,草木献奇怪。


投老一蒲团,山中大自在。


赏析:


文及翁曾任参知政事,宋亡不仕,闭门著书。这首诗写他在山中的隐居生活。


诗题为《山中夜坐》,山中景色,已属清幽,加之时当夜晚,蒲团静坐,氛围恬静淡泊,定下了诗的基调。


开头两句写山中景色。天地悠悠,景象开阔深远。献,奉献,这里将草木拟人化,即在浩瀚的宇宙中,草木都有了知觉,竞相呈现各种奇形怪状的姿态。这句诗隐喻宋亡后世态炎凉,种种怪事不堪入目。


后两句承“奇怪”而来,由写景转为写心境。蒲团,即用蒲草编织的垫子,僧人打坐或跪拜时用。投老,即到老、临老。在草木争奇斗怪的热闹场合中插入“蒲团”,本来是不协调的。加之是“投老”,坐一辈子,直到生命终结,使人为之叹惋。但面对社会现实而富于正义感的诗人,既不能力挽狂澜,又不甘心依附元朝,除终老蒲团外,别无他途。“自在”而冠以“大”,诗人似乎对这种归隐生活,是十分喜爱和赞赏的。


据李有《古杭杂记》记载,文及翁及第后,与同科进士游览西湖,即席赋《贺新郎》一首。词中说:“余生自负澄清志。”又说:“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可见文及翁本来是一个胸藏大志的有为之士,从他对林处士的讥诮,也可看出他对那些自命风雅所谓的“高人隐士”是如何深恶痛绝了。这样一位血性男儿,要在寂静的山林里孤坐蒲团以了残生,可想多少隐痛暗含其中!外在表现得越是恬淡、闲适,内心的痛苦便越深切、沉重。应该说,这种“自在”的归隐生活,是对现实的抗争。


南宋末年的词人刘辰翁有一首《柳梢青》词,其中写道:“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在清冷的山中夜晚,青灯独坐,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旧君故国、前朝父老。文及翁和刘辰翁的心境是一样的。


(雷履平 赵晓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31 16:01 , Processed in 0.0564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