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6|回复: 0

司马池《行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


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


赏析:


什么叫“行色”?此词出于《庄子·盗跖》。故事是说,孔子访盗跖,吃了大亏,失魂落魄地跑回鲁国,迎面碰上柳下惠。柳下惠看他的狼狈样子,就问了一句:“车马有行色,得微(得非)往见跖耶?”这就是“行色”一词的来历。以后,看到那些风尘仆仆、匆忙赶路的人,就说他“行色匆匆”。把“行色”二字作诗,既是“行”,又是“色”,那可不是容易的事。


然而也真有举重若轻的人,司马池就是一个。他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父亲,曾在安丰(在今安徽寿县南、安丰塘北)监酒税。这首《行色》便是他在安丰时写的。


安丰南面有个芍陂,是一片很大的水塘,传说是春秋时代楚国孙叔敖开的,后来曹操又加以疏浚,直到北宋一直是有名的水利工程。安丰又是交通渡口,来往的人很多。因此,司马池这个监酒税的闲官有许多机会看到来往旅客满面风尘、来去匆匆的神气。看得久了,他就慢慢看出个道理来,原来所谓“行色”就是这个样子的。


到底是什么个样子呢?他用十四个字把它概括起来,那就是“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


“远陌”是长途;“初穷”是刚刚走完;如今来到这个渡口了。你看这些远远奔来的客人,疲倦劳累,神情萧索,看不出半点欢容;也没有谁来欢迎、送行,别人对他是那么冷淡,他对别人也一样冷淡。虽说这渡口人来人往,也算热闹,然而彼此之间却感觉不到半点温暖。这就是所谓“行色”啊!诗人知道,芍陂的水是冰冷的,可这“行色”比芍陂的水还要冰冷;秋天是萧条惨淡的,而“行色”比秋天的天气还要凄凉萧索。于是他就得出“冷于陂水淡于秋”七个字。


确实,这七个字是高度的艺术概括,你就算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说“行色”是如何如何,也未必就能胜过这七个字。我们只需闭目一想,就会感觉到这比喻是多么准确,手法又是何等高明了。


后面两句的意思是,幸亏画家还没有本领把这种“行色”描绘下来,假如他能描绘下来,挂到墙上,这一辈子就不要有高兴的日子了。因为,只要瞧它一眼,心里就难受。


张耒曾赞叹过这首诗:“梅圣俞尝言:‘诗之工者,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诗有焉。”(《右史集》)这个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刘逸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31 19:30 , Processed in 0.0387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