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2|回复: 0

潘阆《岁暮自桐庐归钱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1]。


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注释:


[1]龙山:富春江南岸的小山。


赏析:


这首诗作于由桐庐(今属浙江)经富春江回杭州的途中。作者原为大名人,尝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诗题“归钱塘”,表示离开钱塘之居已久。


诗的开头“久客”两句,是说长久客居外地,不觉已经出现花白的头发了。此刻乘着扁舟独自归来,可见思归之情,非常殷切。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三四两句从时间着笔,写傍晚舟中所见。这两句自然清颖,富于理趣,似乎信手拈来,实由洗练而出。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天空中浮起了一弯新月,天边的霞彩也显得绚丽可爱。澄江如练,余霞成绮。虽然新月还未能朗照,却也带着些淡淡的晴彩了。东边初月如眉,西边夕阳在山,人在舟中,俯仰成趣。


五六两句,是从经过的山水着笔,写归途景物。时近黄昏,晚风渐紧,渔浦边上已聚集了渔舟,暮潮也随着兴起。江岸那边的龙山一带,升起了袅袅炊烟,远方能看到星星的灯火。暮色将近,作者所乘的船儿也便停了下来。


“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泊舟后,听到沙洲上有落雁的声音。在草木黄落的深秋,鸿雁是惯于南飞的。现在一行行南飞的归雁,已在寻求它们歇宿的地方了。作者于凝静中看到“平沙落雁”的情景,而所见之景、所闻之声,却都是动态;这些景象,使作者更生思归之情。这两句和起笔的归棹相呼应。全诗之旨,正在于一个“归”字。


这篇五律,思致清远,刘贡父《中山诗话》说:“潘阆诗有唐人风格,仆谓此诗,不减刘长卿。”刘长卿在唐代被称为“五言长城”,其诗句如“离人正惆怅,新月愁婵娟”“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皆与本诗意思相近。


(马祖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 03:27 , Processed in 0.0390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