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8|回复: 0

杜常《题华清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1: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


赏析:


一首万口流传的好诗,有时却弄不清它的作者。这在文学史上并非个别现象。这首《题华清宫》就曾被当作唐代作品而收入了《全唐诗》和《唐诗别裁》,而《千家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又标明为王建所作。其实,此诗的作者是宋人杜常。据厉鹗《宋诗纪事》引《河上楮谈》,可知作者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九月二十七日宦游秦、凤时,路过华清宫,留下了《题华清宫》《夜雨初霁》《温泉》《骊山》等诗篇,前题“权发遣秦、凤等路提点刑狱公事太常寺杜常”,后有跋云,由邑人“勒诸方石,以垂不朽”这一材料应属可信。


骊山下的华清宫,是唐玄宗、杨贵妃游乐过的胜地。咏叹华清风景,抒发盛衰之感,唐人早有不少名篇。如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霓裳一曲千峰顶,舞破中原始下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想要后来居上,就得推陈出新,独辟蹊径。这首《题华清宫》便是如此,它取景深远,意味无穷,创造了独特的意境,表现了深沉的感慨。


开头两句,概括交代这一趟行程,“晓风残月”日夜兼行,也点出了景色的凄清,为历史悲剧的展开进行铺垫。这是“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起句。“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最精彩的两句出现了。从朝元阁到长杨宫,首先是由唐溯汉,拉开了时间的距离,具有历史的深邃感。汉与唐并称盛世,而今汉家宫苑、唐朝殿阁,都只是笼罩于西风残月之下的荒凉陈迹。两句一笔勾出千百年盛衰兴亡的历史,含蕴丰富。


从空间位置上看,唐的朝元阁位于长安城东,而汉的长杨宫则居于长安之西。朝元阁上的西风如何能吹向西方的长杨宫?《唐诗别裁》只好说“末二句写荒凉之状,不求甚解”。有的研究者将它解释为“互文见义”的写法:朝元阁、长杨宫都刮起了西风,并洒下了急骤冷雨。这样解释可备一说。但是,原诗能否只看成是长杨秋雨的写实呢?似乎不然。它倒是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唐代诗僧《秋寄从兄贾岛》的佳句:“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西风飒飒,落叶萧萧,令人疑为冷雨阵阵。写景之妙,正在于巧妙运用诗句而取得的幻觉效果。固然,西风可能化雨,唐人雍裕之《农家望晴》诗云:“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但残月既在天,西风“作雨声”,则未必就是真的雨声;何况,“长杨”又是一语双关,既可指长杨宫,也可指树木中的长杨。这两句似乎也是幻觉的描写,引人遐想。“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司空图《诗品》指点人们写诗、读诗的一种方法。“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风声和雨声,总是秋声;声声入耳,一曲心声而已。历史的教训和凭吊的感喟,都融在这首诗的意象中了。


(顾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 06:30 , Processed in 0.0427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