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2|回复: 0

柳开《塞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0: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鸣骹直上一千尺[1],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 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释:


[1] 鸣骹(qiāo):一种响箭。


赏析:


这首诗是柳开的名作,诗人犹如技术高超的摄影师,在最引人注目的一瞬间按下快门,给读者留下了一幅渗透着力之美的画面:


塞外的大漠上,风儿不吹,云彩不动,一切都像凝固了,突然,一支响箭呼啸着直刺云霄,窥探宋朝边境的胡骑蓦然回首,仰望长空……


自然,这幅画并不能全部概括这首诗。如果一首诗只是一幅静止的画面,那就未免会使人产生单调之感,一首好诗应该给人以画面的流动感、扣人心弦的音乐感以及丰富的内涵。


诗人赋予塞上辽阔、苍茫的背景以两个动体——箭和胡骑,而不见其形、只闻其声的迅捷之箭则是使整个画面移动的牵引力。随着它冲向无垠的天空,在它身后牵引着数百胡骑的视线。箭在疾飞,视线在延长,使整个画面都活动起来了。除了这画龙点睛的移动感之外,诗人又以简洁的手法给这活动的画面配上富于塞外情调的音乐。整幅画卷在响箭的呼啸声中展开,它刺破了宁静的氛围,又引起了大群战马突然被勒住而发出的嘶鸣声,这不是箭的独奏,而是由箭的呼啸、胡骑的嘶鸣组成的一首感情激越、节奏急促的交响曲,它伴着移动的画面,进入到读者的想象中,造成一种紧张、强大的气势,赋予全诗以力之美。后两句是全诗高潮,胡骑“尽提金勒向云看”这个群像式的造型把响箭疾飞的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诗也就在这里戛然而止,至于箭的余响,骑士们注视响箭时的心理反应,诗人则让读者自己去倾听,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完成,而读者也正是通过这种想象,感受到诗的无穷魅力。


诗人通过对一个瞬间场面的描摹,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他的笔下虽无刀剑相交,仅响箭一支,便使人们从中感受到诗人某种自豪的心理和高亢的精神,这是宋初国势相对强盛在当时人们精神上的反映。


(王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 00:16 , Processed in 0.0478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