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4|回复: 0

东坡居士墨戏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0: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坡居士游戏于管城子、楮先生[1]之间,作枯槎、寿木、丛蓧、断山[2],笔力跌宕于风烟无人之境,盖道人之所易而画工之所难。如印印泥,霜枝风叶先成于胸次者欤[3]!颦申奋迅,六反震动,草书三昧之苗裔者欤[4]!金石之友,质已死,而心在斫泥郢人之鼻、运斤成风之手者欤[5]!夫惟天才逸群,心法无轨。笔与心机,释冰为水。立之南荣,视其胸中,无有畦畛,八窗玲珑者也[6]。吾闻斯人,深入理窟,椟研囊笔,枯禅缚律[7],恐此物辈,不可复得。公其缇衣十袭,拂除蛛尘,明窗棐几[8],如见其人。


注释:


[1]管城子、楮(zhǔ)先生:毛笔和纸的别名。语出唐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蒙)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以物拟人,称笔为管城子。因楮树皮可造纸,又称纸为楮先生。 [2]枯槎(chá):干枯的枝桠。寿木:传说中昆仑山上的仙树,食其实可得长生,这里指卓尔不凡之木。丛蓧(tiāo):茂密遍生的野草。断山:高耸孤立之山。 [3]“如印印泥”两句:比喻已谙熟物理,故临画时有定见、胸中有成竹。 [4]“颦(pín)申奋迅”三句:意谓蹙眉疾思,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便领悟到了草书笔法的真谛。颦申:皱眉。六反、三昧:佛教语,引为奥妙、诀窍意。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5]“金石之友”两句:郢人和匠石虽不复存在,但金石般坚贞的友情不会磨灭,东坡先生就有如那操持巨斧的郢匠,纵横施展神乎其神的技艺来雕琢自然。事见《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因以郢人称知己,而以运斤成风喻指人的才能超凡。 [6]“立之南荣”四句:形容胸中毫无芥蒂,空明澄澈,自由放逸,不蹈袭常规旧矩。南荣:房屋南面的屋檐。唐白居易《赠吴丹》诗:“冬负南荣日,支体甚温柔。”畦(qí)畛(zhěn):原指田间小路,引申为格式、规矩。八窗玲珑:敞亮通透貌。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幕》:“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7]“椟研囊笔”两句:指苦心孤诣、钻求画理,为教条所缚而刻板不知通变的人。椟研囊笔:用匣子和套子把笔墨装起来,意为空谈画理而不加实践。 [8]棐(fěi)几:用榧(fěi)木做的几案。《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赏析:


“墨戏”作为北宋熙宁、元祐年间兴起的文人绘画形式,相对于民间画匠与宫廷画师的摹形敷彩而言,其特色集中表现在采用脱略恒蹊的写意笔法、大量运用皴点和渲染、较少细致的钩斫、以墨色的黑白干湿浓淡来展现对象的意态神理,创作主题以山水林泉、花木竹石为多。“墨戏”不仅仅是简单的翰墨游戏,有宋一代的文人士大夫将自己的才华学养、审美意趣和人格精神包孕其中,以水墨传达情韵,以线条包蕴风骨,以天机洞察造化,极大地拓展了绘画的意境空间,创造了自成一脉的“士人画”风格。而苏轼正是倡导“士人画”的有大力者,在从唐代南宗鼻祖王维的“破墨山水”过渡到宋代文人“墨戏”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篇《东坡居士墨戏赋》向我们揭示了在“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眼中,东坡先生创作绝妙“墨戏”的奥秘之所在。


晚唐至宋以来,赋体一变而为文赋,给了创作者更多格律上的自由。在黄庭坚的笔下,这篇不足两百字的小赋被他拨弄流转如弹丸,体式上亦散亦骈,夭矫变化。根据此赋的内容结构,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自开头至“运斤成风之手者欤”,集中表现了黄庭坚对苏轼高超艺术天赋的折服和赞叹。东坡先生终日流连笔墨,喜画“风烟无人之境”的枯木怪石,乃出于傲骨崚嶒之天性,正如他的弟子李廌所云:“轼性不羁,滑稽玩世,故画笔豪放,出入绳墨之外而不失其奇,所作形象或丑怪奇倔以示变。”(《德隅斋画品》)黄庭坚认定东坡先生身上近于道士而远于画师的特质决定了他作画的意趣。那么这些特质究竟是什么呢?即神交冥漠,得其神理,意在笔先,形于心而了然于手。因此黄庭坚膺服苏轼在作画前能“霜枝风叶先成于胸次”。东坡自己也承认:“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办。”(《净因院画记》)苏轼的作品之所以没有画师的匠气,正因为他能将主观生命体悟灌注在对客观自然的观察中,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样才能同《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一样,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


“墨戏”植根于“书画同源”,宋人重意尚韵的行书和草书讲究用线条的遒劲流美、气脉贯通来展现个性精神,这与文人画的用笔方法不谋而合。作为书画兼擅的苏东坡,更是自觉地将草书的笔法融入画作中,无怪乎黄庭坚赞其乃“草书三昧之苗裔者”。“三昧”意指平心静气,摒除一切杂念,达到超定入慧的境地。作者运用这个佛教术语,不仅意在称扬苏轼书画造诣绝伦有似怀素,更着重借此表现他精通禅理,不为外物束缚的清旷胸次和潇洒风神。东坡居士是大自然的挚友,一草一木都堪称他的知音,因而当他泼墨挥毫时亦如“郢人运斤”,削砍斫磨,技艺精湛臻于极致。这一段文字驱使众多佛道典故,使人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但细心体悟,东坡“墨戏”的谜底即被解开,那就是:心与物合、技道两进。辞赋第二部分从“夫惟天才逸群”至结尾,以骈句为主,韵脚平仄相间,节奏分明。黄庭坚用充满禅业机锋的语言,点明只有像东坡居士那样才华横溢、天机骏利,胸有丘壑之人才能笔补造化,这是只知“深入理窟,椟研囊笔”的愚钝之徒望尘莫及的。


《东坡居士墨戏赋》是江西诗派宗师黄庭坚为苏轼的“墨戏”成就所作的总结,亦是绝妙的人物速写,从中我们既可领悟东坡居士融诗心书艺道家哲理于一体的高妙绘事,又可窥见他本人清俊飘逸、超俗遗世的“坡仙”风致。


(刘勇刚 吴雅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8-31 19:56 , Processed in 0.0396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