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4|回复: 0

别仙子(此时模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09: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时模样,算来是秋天月。无一事,堪惆怅,须圆阙。穿窗牖,人寂静,满面蟾光如雪。照泪痕何似,两眉双结。 晓楼钟动,执纤手看看别。移银烛,偎身泣,声哽噎。家私事,频付嘱。上马临行说,长思忆,莫负少年时节。

注释:
1《别仙子》,早期词调名。吴藕汀《词名索引》云:“调见《敦煌曲》唐人词。”按“仙子”二字看,所别者当是妖艳妇人。或风流放诞的女道士,甚可目为歌伎之类的“意中人”。其内容多涉裙裾脂粉与五陵年少的花柳风情,反映出唐代的一种社会风气。
2 此时模样,算来是秋天月:谓“仙子”的模样犹如中秋的圆月,明媚动人。模样,原作“桙样”,据孙贯文校改。
3 须圆阙:意为须知月圆必有缺,喻离别不可避免。阙,同缺。
4 窗牖:即窗户。牖,亦窗。
5 蟾光:月光。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为月的代称。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皎洁轻冰,对蟾光而写锦。”
6 晓楼:即钟鼓楼,又名更楼,敲钟击鼓以示昏晓,故名。
7 偎身泣:相互偎依哭泣。偎,原作“猥”,据孙贯文校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歌伎与情人互诉离别之情的歌辞。前半阕以月有圆缺比喻人有离合,渲染出一派月光照泪痕的离别氛围;后半阕写离别时的叮咛嘱咐,表现出两情的深切关怀和依依难舍。

说明:
敦煌曲子词多创作于晚唐五代间,但因作者及创作时间难以准确考证,故暂归类于五代十国时期。

(南开大学文学院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 16:21 , Processed in 0.0376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