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8|回复: 0

河南:出台方案搭建平台 提升郑洛新自创区产业创新能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4: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8月25日,记者从河南省科技厅获悉,河南省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河南省将结合郑洛新自创区建设基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启动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


目标:2020年底至少完成1家平台组建


方案提出平台的建设目标:2020年启动郑洛新自创区平台建设,到2020年底,至少完成1家平台组建;到2021年底,郑洛新三片区均完成平台组建工作。


到2025年,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累计转化新技术、形成新成果50项以上;引进培养10个以上高端人才团队;新培育3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新培育2~3个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1~2个千亿级产业。


平台1: 围绕智能传感器产业


自创区要围绕智能传感器产业,由郑州高新区牵头,联合郑州大学、汉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高等院校、重点企业,整合河南省内外高端创新资源,聚焦微纳器件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条。在智能传感器功能材料、制造工艺与装备、器件与系统、先进传感计量技术等领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设先进微纳加工与成果转化孵化平台,打造基础与应用研究、高端人才聚集和培养、产业中试流片三位一体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


到2023年,建成8英寸晶圆尺寸的智能传感微纳制造先进工艺工程中心,5个以上智能传感产业应用基地,引进10~30个境内外研发创新团队,培育10个国家及国际重大工程研发团队;到2025年,培育20家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品牌的关键传感材料和核心传感器企业,实现产值收入1000亿以上。


平台2:智能装备产业


围绕智能装备产业,由洛阳高新区和清洛基地共同发起,联合河南科技大学、七二五所、中信重工等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建立“一院一载体一基金多平台”,即河南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装备共性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智能装备成果转化及产业基金,按照市场需求建设多个创新合作平台,搭建技术服务、产品培育和功能支撑三大平台。


到2025年,攻克10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共性技术,突破100项以上行业关键技术;累计转化新技术、形成新成果80项以上;新培育30家以上科技企业,培育2家以上科创板上市企业;引进培养10个以上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智能化装备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现技术合同交易2亿元以上;新培育2~3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平台3:生物医药产业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由新乡高新区牵头,采取“自主建设+外部整合”的方式,联合河南师范大学、华兰生物、拓新药业等高等院校、重点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研发平台和生物医药产业联盟,成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化学小分子药物中间体与中高端制剂、血液制品与疫苗、干细胞新药、生物基因资源收集与应用研究、中药研发与创新等领域,采取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科技金融委员会等各方协同、分工负责、共同推进的运营机制。


到2025年,推进实施20项以上科技创新项目,推动5项以上共性关键技术攻关,2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获批5个以上药物临床批件并力争拿到新药证书,新孵化培育10家以上科技创新型企业,持续壮大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


(原载于2020年8月26日《郑州晚报》AA3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 13:18 , Processed in 0.0332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