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3|回复: 0

谁来解救被网络“围困”的孩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4: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网民群体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未成年人因为沉迷于网络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和暴力事件层出不穷。


2020年5月13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那么,大量低龄网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的达到74.0%,其中自己有上网手机的为63.6%。孩子较早使用手机、接触网络是“网瘾”低龄化的直接原因。


专家认为,沉迷于网络或游戏的孩子,往往是在现实中缺乏陪伴和亲密的亲子关系,因此转向网络寻求温暖。


在受访民警和家长看来,许多网络平台其自身内容并没有太大问题,但频繁出现的广告弹窗容易在孩子无意碰触间发生跳转,进入下载、使用、充值等界面。这对尚无辨别能力的儿童来说极具诱导性。


大量真实案例表明,网络成瘾一方面会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另一方面也会催生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其中,学生网民最多,占比21.0%。为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困局,2021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建立统一的游戏防沉迷系统、网络游戏开启实名制人脸识别等建议冲上热搜,备受关注。


受访民警认为,要想控制网络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伤害,首先要明确儿童接触网络的年龄“底线”。专家认为,明确学生用网的时间和内容“红线”也非常有必要。受访人士建议,社会各方应携起手来,筑牢防线,拉高底线,让网络成为工具而非“深渊”,减少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


制片人:李杰


编导:王朝


记者:金剑 周佰钦(报道员)


配音:李宗胤


片头制作:夏勇


统筹:王健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5 10:09 , Processed in 0.0347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