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3|回复: 0

林巧稚:临床无小事,哪怕是一滴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物简介】


林巧稚(1901—1983),医学家,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2019年9月25日,林巧稚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1947年秋天,北京协和医学院招收了19名新生。


在时任协和妇产科系主任、教授林巧稚的坚持下,医学院没有压缩课时、缩短学制,她坚信医者必须要为以后的临床和科研打牢基础,其中包括给予足够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临床无小事”。


“请对10例初产妇分娩全过程进行观察,并用英文写出完整产程报告。”学生们来产科见习,林巧稚这样要求。


经过全程观摩和认真观察,学生们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包括医生对产妇的检查、诊断流程;也包括产妇的状态:宫口开到5指、胎儿进入产道等。


一份份条分缕析的产程报告交到林巧稚面前,她认真阅看,最后只在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批了“Good”(好),其余的都被退回,要求重做。


又一次,学生们更认真地观察,对整个分娩过程详尽记录,甚至没有漏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操作。


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这些细致再现产程的报告在林巧稚看来仍不合格。满头雾水的学生只得找来那份唯一批阅了“Good”的作业学习。他们发现,好作业的产程记录上多了一句话:产妇的额头上冒出了豆粒大的汗珠。


“医学科学的一切结论都建立在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临床医学的科学结论要建立在对‘这一个’病人的全面了解和把握上。”林巧稚对学生说。


在林巧稚看来,出现在产妇身上的豆粒大汗珠,是她的临床指征和体征表征,是临床诊断的依据。


“有人问,产科的规律是什么?要我说,产科的规律就是无规律!”林巧稚的眼里,每一个病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规律和经验是依据和基础,但对每个病人的临床诊断,需要医者去细心体察,发现和掌握病人的身体状况,再作出决定。


产妇和胎儿的变化常常发生在瞬间;难产和顺产的转化,也常常想不到。


林巧稚接生过5万多名婴儿,在这不平凡的一生里,她笃信:“这可是个苦行当,有时要连续观察十几个小时、二十几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它需要细心和坚韧,一点小小的疏忽会给别人带来多么大的不幸。而只要略加小心,又会给别人带来多么大的欢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0 13:58 , Processed in 0.0368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