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3|回复: 0

“这颗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孙家栋、王希季、戚发轫等11位老科学家回信,在全国各界知识分子中引发热烈反响。


“50年来,从最开始的东方红到嫦娥、天宫、神舟、北斗,它们相继诞生,在我们的头顶或许就有其中的一颗卫星,时刻关注着我们,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晖说,“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东方红一号’工程带动的技术、工艺早已更迭换代,工程亲历者们也已白发苍苍,但它留下的航天精神却不断传承,成为一代代航天人心中的精神支柱。”


“东方红一号”是一代人的精神力量


“东方红一号”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杜小勇儿时的美好记忆,也是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孟中杰“航天梦”的缘起。


浙江师范大学施光南音乐学院院长郭克俭还记得,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时,那来自太空的《东方红》乐曲成为无数人的心灵丰碑,让生活在艰苦岁月里的中国人得以抬头仰望星空。


力学和复合材料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杜善义院士表示:“我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永远不会忘记航天人的神圣使命,我会继续加倍努力,为祖国航天事业培养具有航天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高水平人才。中国航天已经创造了奇迹,中国航天必将创造新的奇迹。”


正在拍摄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中《孙家栋》单元的导演杨文军激动不已。“从古至今,无论是嫦娥奔月的神话,还是万户飞天的尝试,中国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宇宙的想象和探索。翻开孙家栋的人生履历,更是写满了老一辈科学家们在艰苦年代对星空的无限向往。回望‘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50年,一代代的航天人们,不断沉淀、继承和发扬着‘两弹一星’精神,让中国航天逐渐走向深空。作为影视工作者,我们应当用好作品为观众呈现老一辈科学家们奋斗的历程,讲述他们的精彩故事,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杨文军说。


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吴毅君表示:“‘东方红一号’使我国成为第五个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打破了西方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为我们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它的研制为后续航天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探索了工艺流程,培养了人才队伍,为中国航天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更重要的是,‘东方红一号’研制攻关过程中凝练出的精神财富,构成了我国‘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传统精神的内核,激励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奋勇向前。”


勇攀科学高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杜小勇思考的是,如何将精神转化成强大动力。“支撑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科技是买不来的,必须靠我们自己艰苦奋斗,持之以恒,才有可能突破。国家的创新能力也只有在解决国家发展难题中提升。因此,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应该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孟中杰想到自己的读书时代,在学校航天馆看到“东方红一号”卫星备份星,听老师讲到老一辈航天人无私奉献、艰苦攻关时那份自豪。“作为一名航天专业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我将时刻坚持育人为本,同时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在轨服务、空间编队飞行等方向的‘卡脖子’难题为目标,深挖基础,攻坚克难,不断前行。”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新时代航天工作者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探索未知太空、建设航天强国的有力号角。作为与新中国航天事业同频共振的名校,哈工大将赓续传承“八百壮士”立足航天、许党报国的传统,以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世界一流大学的新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答卷。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周玉说,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形成了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一脉相承的哈工大精神,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等方面刻上了浓厚的航天烙印。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王军成投身海洋装备研究工作40多年,带领团队为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网、海洋台站观测网、船舶水文气象监测网提供了技术和装备支撑。“作为海洋科技工作者,一定要以航天领域老科学家为榜样,按照总书记提出的经略海洋要求,面向海洋科技前沿,深耕海洋高端装备技术研发,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担当


当接力棒交到青年人手中,他们想的是什么?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已经成功发射了两颗学生卫星。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级博士生、紫丁香微纳卫星创新工场学生负责人张冀鹞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担当。作为航天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努力拼搏,不断创新,将青春奉献给祖国航天事业,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国强表示,“东方红一号”卫星参与者所展现的精神指引着青年一代航天人奋勇前行,“新时代,我们将继续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为早日实现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博士生祝伟伟表示,50年前的“东方红一号”让宇宙第一次听到了中国的声音。总书记给予新时代航天人以希冀,这些勉励之语也是对所有青年的期盼。“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攀高峰,让青春和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山东职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系教授、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增足是一名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我们不但要‘学为人师’,更要‘行为世范’,引导我们的学生把个人的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把理想树立得更远大,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把技能锻炼得更扎实,成长为合格的人才。”(记者姚晓丹 张士英 龙军 赵秋丽 冯帆 郭超 牛梦迪 唐芊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0 04:33 , Processed in 0.0326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