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科学经典 弘扬科学精神——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管理党支部的夏炎。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华罗庚先生的《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文。该文节选自《学·思·锲而不舍》,原为华罗庚先生在中国科技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经补充修改后,发表于1961年第21期的《中国青年》,收录于《华罗庚诗文选》第175页至176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出版。以下是正文:我们之所以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首先是因为科学研究中任何重大的成就,几乎都是需要经过几十次、几百次,甚至上千次、上万次的失败,才能取得的。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失败和成功比较起来,失败是经常的,而成功只是少量的。在他们的经历中,失败的经验要比成功的经验丰富得多。
有些青年看见一些有名望的科学家,发表了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以为他们一定是什么天才,不必费什么大力气就写出了那些重要的论文。这些青年同志哪里知道,他们在报告上所看到的往往只是科学家研究成功的那一部分。而科学家在成功背后的大量的失败的经过,他们并不知道。
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曲折上升的过程,在这中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眼看要成功了,但又失败了。眼看已经失败,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以后,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到了希望。诚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近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一是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二是边缘科学发展很快,即各门科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近代科学的这种复杂性,只有用长期不断的研究来克服。一曝十寒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有些青年在科学上想捡容易的事情做,其实,许多比较简单容易的问题,绝大部分前人都早已考虑过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任务比过去的更复杂。当然也要看到因为前人的辛勤研究,解决了许多问题;我们把今天以前的科学成果作为基础,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就有了更多的有利条件。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切忌图侥幸。任何科学研究成果都不是偶然出现的。有的青年认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因为偶然看见树上一个苹果落地,灵机一动所得来的。其实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不光是因为看到苹果落地。苹果落地的事实自从有了人类就可以觉察到了。而是由于他早就研究了开普勒的天体运行规律和伽利略的物体落地定律,长期地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当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他才能悟出万有引力的道理。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着等就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给懒汉。
(朗诵文摘编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原文作者:华罗庚,朗诵人:夏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