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4|回复: 0

“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员应得到更多褒奖——代表委员谈弘扬科学家精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我国科技事业正处于最好发展时期,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现象还时有发生,科技领域作风和学风建设任重道远。”5月24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的发言中,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委员表示。


葛均波发言的主题是《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新时代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建功立业的良好机遇,弘扬科学家精神正当其时、正当其势。”葛均波说。


葛均波认为,首先,要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疫情终有尽时,科学未有穷期,应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科技界的自觉行动,尽快补足研发应用等短板;加强科学普及,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葛均波说。


“科学家精神最核心的特质是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许瑞明委员表示,在中国,科学家精神的独特内涵是融入了家国情怀,“因为我们的老一辈科学家经历过国家贫穷落后的状况,他们的奋斗除了科学上的追求外,还有为国家图强的意义”。


如今,正如葛均波所说,新时代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建功立业的良好机遇,技术创新为推动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做好“六稳”,落实“六保”提供重要支撑,科技工作者重任在肩。


“科学家精神是一代代的传承。”许瑞明说,他的博士后导师杨振宁先生对他影响很大。“杨先生对祖国的赤子情怀表现在各方面,包括对我们年轻人的关照。”许瑞明回忆,当年他转到另外一个实验室去工作后,杨振宁还特地赶过去看望他和另外一个同学,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在他看来,为祖国培养更多有用之才也是一种责任。”许瑞明说,“弘扬科学家精神不能是一句空话。”


在葛均波看来,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还要激励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


葛均波提出,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立项到结题平均为11.4年,从结题到提名间隔4.4年。“有关部委已发文破除‘SCI至上’,但破解制约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的支撑能力和评价标准问题仍待解决。”


葛均波建议,要完善与基础研究特点相适应的保障、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保障性经费拨付力度,建立稳定支持自由探索的机制,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褒奖,促进形成踏实苦干、勇攀高峰的氛围。


此外,葛均波认为,应尊重科技工作者科研活动主体地位,进一步补齐科研管理短板,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基础研究、跨学科研究激励力度,提升科技工作者获得感,切实发挥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作用,把科技生产力充分释放出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代表同样认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最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环境。“在足够好的环境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不太容易发生。”他说,“在一些不合理的规则下,道德水准没那么高的人,可能就迫于无奈或压力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在立项、评审、评价等方面,中国的科技界应向国际学术标准看齐,让我们的学术环境和国际融合,大家在一个统一的、公开透明的学术标准和运行规则下工作,一些有违科学家精神的现象就会少很多。”王贻芳说。


同时,王贻芳认为,言传身教最重要。“一个研究所,那些重要的学术带头人的作风是最重要的,他们决定了这个单位的氛围。弘扬科学家精神不能靠说教,而要体现在这些引领者的一言一行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0 18:08 , Processed in 0.0466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