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3|回复: 0

诵读科学经典 弘扬科学精神——冯玉琳:深切缅怀恩师唐稚松先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所管理支撑党支部的王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软件所老所长冯玉琳先生在纪念唐稚松院士九十岁之际,所撰写的《永远的记忆——深切缅怀恩师唐稚松先生》一文中的片段。


唐稚松院士是我国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对我国计算机科学和软件事业以及软件研究所的创建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唐院士认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是一百多年来受尽欺凌的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这个崇高的目标推动着他致力于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XYZ系统的研制。


唐稚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他为我国计算机科学和软件事业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我们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唐先生名下的一名学子,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老师永远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回顾过去与老师在一起的日子,老师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以下记述是本人的点滴回忆,聊以寄托对老师无限的感激和哀思。


中庸哲学


大家都知道唐稚松先生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哲学家。1945年他在当时的西南联合大学就读的是哲学系,后来在清华大学哲学系研究生院研读的专业是数理逻辑,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也是在数理逻辑研究室工作。唐老师一生的学术思想深受其哲学观影响和支配,他的学术成就也是与他所坚持的哲学观点分不开的。


唐老师对于中庸之道,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中庸出自孔子:“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即中庸是一种最高的美德。唐老师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意即坚持自己的目标主张,同时通过调整和平衡去实现目标。这种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要求从变化中对各种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合适的分寸,过犹不及,做到恰如其分。中庸之道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强调的中道思想是相一致的。绝对不能将这种中庸哲理与那种不顾具体情况的形式主义的调和折中混为一谈。


唐老师的XYZ系统研究充分体现了这种一以贯之的哲学思想,从各种语言的逻辑中找到其可相互适应的条件,又以合适的分寸将它们组织成统一的整体。既强调逻辑分析,在语义问题上保证逻辑精确性要求,又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简单而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XYZ系统的设计思想,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


1. 试图在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


2. 试图将多种有意义的程序范型,在协调的形式框架中统一起来。


作为1的直接结果,统一以时序逻辑语言去表示系统工具的精确语义界面,以及由系统环境所生成的程序的操作语义,这样可加强程序的可重用性和可适应性。


作为2的直接结果,由于XYZ/E表示的过程性程序、抽象描述及产生式规则具有统一的形式框架与计算模型,致使不同范型的程序块可在XYZ系统中进行组合并协调运行。


作为XYZ系统核心的时序逻辑语言XYZ/E,选择以一阶线性时序逻辑为基础,并引进一种统一的时序单元图式。由于引进了表示赋值及控制转移的等式,从而使算法的状态转换命令与表示功能的直言描述可以用统一的形式表示出来,构成统一的计算模型。这是当时国际上最早提出的一种可执行时序逻辑语言,被国际著名计算机专家称赞为软件工程研究领域中发展可执行时序逻辑的先驱。鉴于唐稚松先生在基于时序逻辑的软件工程环境理论和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成就,他获得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当然,由于哲学观念差异以及采取的技术途径不同,唐老师的研究工作也常常不易为西方一些理论家所理解,正如国际著名时序逻辑专家Manna和Pnueli两位教授对此评论道:“唐稚松教授使时序逻辑概念超越了任何人的想象,他将之应用于各方面,在从前无人认为是可能的。”而日本《朝日新闻》曾发表专文评价唐先生的工作,“虽然这系统(XYZ系统)所采用的基础数学理论基于西方,但构造此系统的基本思想却基于孔子的中庸哲学以及佛教禅宗的伦理哲学。这也许可以说是东方文明对于新的21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大贡献吧。”


以上是我的分享。在唐稚松院士所作七律《金门公园远怀》中,他以“蚕为献丝甘自缚,蛾因恋火以身投”,表达对祖国的思念和报效祖国的坚定决心,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片赤心惟报国”的爱国之心,舍弃名利、以梦想铸国,为我国科学事业的振兴兢兢业业奋斗近六十载,贡献了毕生精力。对于像唐院士这样我们软件所的老一辈科学家,他们用无私的奉献精神、伟大的爱国热忱和过人的聪明才智谱写了精彩的人生,推动了软件事业的发展,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对于我们每一位党员来说,岗位就是舞台,我们更要立足本职,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好、把好事做实,永葆初心、矢志奋斗。


(朗诵文摘编自《唐稚松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原文作者:冯玉琳,朗诵人:王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0 21:23 , Processed in 0.0331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