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0|回复: 0

新华时评:“新基建”更要有新考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近日,多个省份陆续发布了2020年重大投资项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占据了相当比重。通过“新基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成为很多地方的选择。
“新基建”的价值不仅在“建”,更在“用”。但用好“新基建”之策,让它为产业发展、城市转型等提供助力,还需要有新路径。
“新基建”要进行内外衔接。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经济格局早已发生了重大变化,2019年全年经济总量逼近100万亿元大关。如此庞大的体量单靠投资拉动来刺激增长已不现实。固然“新基建”会直接拉动不少投资,但更应关注它对创造就业、推动转型、孕育创新的作用,把重心放在如何挖掘数字经济“深度”上来,从如何带动消费、构建产业生态、推动城市转型等方面设计相应的政策和着力点。
“新基建”要瞄着市场走。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从来都是由创新来推动,需要经过市场的历练和选择。着眼于科技发展前端、旨在夯实数字基础的“新基建”,技术含量很高,前瞻性要求也很高,同样要由市场来主导,鼓励不同主体运用市场机制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在新旧融合过程中,政府应下更大功夫去解决市场投资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更加注重探索投融资机制创新,通过提供规划、标准,提升信息透明度、数据共享程度和制定相应政策为市场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做好监管,严控风险。
“新基建”要有长远打算与规划。要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长期目标,把眼光放在如何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更多创新上来,而不是将其视为应急之策,盯着短期成本回收或眼前效益。
用好“新基建”之策,为创新筑牢“数字基础”,让其进一步推进优化供给能力,引导和满足消费升级,中国经济发展必将拥有更多动力!(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1 09:47 , Processed in 0.0327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