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3|回复: 0

时隔15年,“攀登者”携国产设备为珠峰“量身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2: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截至记者发稿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于今日2时10分许,从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向着顶峰挺进!


这是时隔15年后,我国再次为世界最高峰“量身高”。“量身高”的意义何在?为何一定要靠人实地登顶测量?珠峰测量难在何处?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测绘专家。


为何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为珠峰测身高?


作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准确高度历来为世人瞩目。据上海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顾建祥介绍,迄今为止,我国对珠峰进行过六次大规模测绘科考。珠峰最精准的“身高”数据来自于2005年登山队队员登顶测量的结果,即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


为何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为珠峰测身高?顾建祥表示,一方面,喜马拉雅山脉是一座 “年轻”的山脉,发育时间只有3000多万年,除了横向移动,其高度也在逐年变化。有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5年,珠峰地区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以每年0.3厘米的速度上升。10年间,珠峰大约位移了40厘米,上升了约3厘米。另一方面,卫星定位、雷达测深、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技术的发展和地学理论方法的完善,为更加精确地测量珠峰高程创造了条件。


目前,国际上对于珠峰高程的认定存在差异。此次对于珠峰高程的精确测定,有望结束珠峰高程不统一的局面,为世界地球科学研究作出贡献。同时,了解珠峰及邻近地区地壳水平和垂直运动速率变化,对板块运动以及我国今后的地震预报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给珠峰量身高,为何不能用无人机替代?


珠峰自然条件恶劣,为其“量身高”为什么一定要靠人登顶测量,而不能用无人机替代?顾建祥解释说,传统的水准测量就是靠测绘人员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虽然原始,但精度比较高。现在的卫星遥感测绘手段在高程精度上还达不到米级,一系列测绘设备仍然需要人工辅助纠偏。珠峰峰顶气流不稳定、多大风、气温低,测量型无人机尚无法在峰顶飞行。


珠峰身高怎么量?据上海市测绘院总工程师赵峰介绍,想要确定一个点的空间位置,至少需要三个已知坐标点,珠峰测量也不例外。此次,测量人员需要在珠峰大本营、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等六个地点布设测站,通过观测珠峰顶觇标(一种设置在三角点或精密导线点上供观测使用的标架),将珠峰高度算出来。


顾建祥告诉记者,为珠峰测高,难点在于“底”和“顶”。所谓“底”,就是先要确定珠峰的0米起点在哪里。这需要测绘人员用几何水准测量从拉孜起测,经过近500千米的路程通过4条水准路线,逐段将海平面“引”到珠峰脚下,并连测至交会珠峰的6个观测点上。所谓“顶”,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20多平方米的平面。从山脚下的各观测点瞄准峰顶测量,目标点难以一致,因此必须由人将觇标带上峰顶。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除了觇标和雪深雷达,在整个测绘过程中,重力仪、气象测量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等仪器设备将共同参与作业,通过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相结合的方式给珠峰量身高。卫星测量同样遵循三点定位法,在每个测量点上至少接收两次卫星发送的信号,通过角度和方位偏差算出珠峰高度。




国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在珠峰作业


此次珠峰测高,将综合运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重力仪、雪深雷达、气象测量仪、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悉数亮相,5G也首次应用于珠峰测绘。据了解,此次珠峰高程测量使用的绝大部分仪器设备都是中国造,国产设备唱起了绝对主角。


由上海华测导航提供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国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产品首次在珠峰作业。在静态作业模式时,该设备的精度能达到毫米级。“我们的设备经受了长时间低温和低压测试,国家光电仪器检测中心也进行了严格的第三方测试,达到了登顶珠峰的要求。”上海华测导航副总裁胡炜表示。


在自然环境恶劣的珠峰上,各类仪器设备需经受低温、低压和稳定性的三重考验。珠峰峰顶的气温常年在零下30℃至零下40℃,压力只有30千帕,为正常水平的1/3,一般电子设备在这里不仅会突然“死机”,屏幕和按键也会鼓起来,导致无法操作。与此同时,珠峰上含氧量极低,人员停留的极限时间为40分钟,这也意味着所有设备必须一次测量成功,没有补救的余地。(记者沈湫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1 21:57 , Processed in 0.0338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