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打造了“祝融号”火星车的“风火轮”
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祝融号”火星车何以能在火星上砂石遍地的荒漠地貌顺利行走?何以在零下90摄氏度至零上30摄氏度的巨大温差环境中顺利工作?“祝融号”火星车上,包括车轮在内的50余种零部件使用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新型复合材料,助力其成功“登火”。
据介绍,针对火星车不同部件的要求,金属所一共开发出4种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用于火星车车轮、成分探测器的关键部件等。这种由铝与陶瓷组成的新型复合材料加工的零件比铝还轻,但与常见的钢铁一样坚硬、耐磨,兼具高强度、高塑性、高稳定性等特点。
相关科研人员集中攻关,逐一解决大尺寸坯锭制备、材料塑性成形等技术瓶颈,提出低合金元素、多元析出相混杂强化的新型设计思想,相关复合材料样件一一通过了严苛的地面考核。解决了为适应火星严苛的服役环境,材料需要兼具高强度、高耐磨性与高塑性的固有难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