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入学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1|回复: 0

三星堆大规模“上新”背后的科技力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1: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三星堆遗址考古重大发现引发广泛关注。黄金面具、青铜人像、青铜尊……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三星堆大规模“上新”的背后,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加持的考古发掘新模式功不可没。




据了解,支撑本次三星堆考古发掘的“考古现场综合发掘平台”,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中国电科旗下声光电智联电子公司联合研发,包括探方工作舱、现场考古实验室、文物应急保护室、文物修复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等,其中不少先进科技是首次运用于考古领域。


中国电科技术人员介绍,与过去田野考古多在露天条件下开展工作相比,此次综合发掘平台的运用,相当于把先进的实验室搬到田野考古现场,实现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是一次科技助力考古发掘的新尝试,展现了我国新时期考古理念和考古技术的进步。


此次首创的探方工作舱四面“透明玻璃”看似平平无奇,里面却配备了如小型变频环境控制系统、高压微雾加湿系统、采集系统和全视频记录系统等众多功能各异的考古操作系统和装备。




其中,小型变频环境控制系统、高压微雾加湿系统能实时调节舱内温湿度,使考古现场保持恒温恒湿环境状态,尽可能减少环境因素对出土文物的影响。探方图像采集系统、全视频记录系统能全程记录考古发掘过程和细小的遗存现象,科学采集每一种样本,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考古发掘资料,还能协助专家针对考古发掘现场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远程指导、讨论、分析、研究。


为了在考古发掘后第一时间对文物进行科学研究,考古现场综合发掘平台还首创性地设立了现场考古实验室,使考古工作者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三维激光扫描和高光谱扫描等设备,完成从肉眼可见信息到不可见信息的综合提取,第一时间发现、记录、提取文物和遗址中的多学科信息,更好地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实现考古出土文物与文物保护的无缝对接。




科学挖掘,更需要科学保护。“三星堆遗址已经出土超过120枚象牙,为了破解对于象牙这类温湿度敏感的有机质文物保护难题,这次我们首次将自主研发的充氮保护箱运用到考古领域。”中国电科技术人员介绍,保护箱长1.9米、宽0.6米、高0.5米,考古工作者在对出土象牙进行科学清理后,只需将其放置于保护箱里,就能科学安全地进行文物保护。


中国电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企业将通过广泛技术合作,不断研发能够代表中国水平的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为中国考古提供科技范本,为世界考古学提供可参考案例,助推我国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向前发展。(温竞华 王春丽)


(本文图片均由中国电科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学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滚动|柠檬大学 ( 京ICP备13050917号-2 )

GMT+8, 2025-9-13 03:52 , Processed in 0.0332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